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高考有哪些技巧_高考常见手法

tamoadmin 2024-07-10 人已围观

简介1.修辞手法和描写的区别2.高考英语写作中常见19种修辞手法详解及人物简洁介绍3.诗歌表达技巧高考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汇总4.高考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具体些。包含修辞吗?5.高考语文中的表现手法类型6.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猎考网给大家分享:2022年上海成人高考高高起专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修辞手法和描写的区别

2.高考英语写作中常见19种修辞手法详解及人物简洁介绍

3.诗歌表达技巧高考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汇总

4.高考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具体些。包含修辞吗?

5.高考语文中的表现手法类型

6.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

高考有哪些技巧_高考常见手法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猎考网给大家分享:2022年上海成人高考高高起专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服务推荐

1、免费下载复习资料、历年真题:点击下载

2、上海成考相关咨询:点击咨询

3、上海成考报名入口:点击进入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修辞手法和描写的区别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例如: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玉环、玉盘”等。

(2)比拟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

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加点四字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下阕)后两句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成为千古名句。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例如: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4)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例如:

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自居易《长恨歌》)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

(5)夸张

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例如:

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夸张出奇句。

③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后两句兼用比喻和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6)对比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例如: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塞道,对比何等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

②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大旱之时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其他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以上两首,通过强烈对比,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高考英语写作中常见19种修辞手法详解及人物简洁介绍

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高考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汇总

2020高考临近,考生们已经处于紧张的复习备考中,以下是我为大家编辑的高考 英语写作 中常见19种修辞手法详解及人物简洁介绍,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英语写作中常见19种修辞手法详解

1.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 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

4.Synecdoche 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

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特殊代一般)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3.The fox goes very well with your cap.(整体代部分)

这狐皮围脖与你的帽子很相配.

5.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

这种修辞法是以视.听.触.嗅.味等感觉直接描写事物.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例如:

1.The birds sat upon a tree and poured forth their lily like voice.(用视觉形容听觉,鸟落在树上,由它发出的声音联想到百合花)

鸟儿落在树上,倾泻出百合花似的声音.

2.Taste the music of Mozart.(用嗅觉形容听觉)

品尝Mozart的音乐.

6.Personification 拟人

拟人是把生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

例如:

1.The night gently lays her hand at our fevered heads.(把夜拟人化)

2.I was very happy and could hear the birds singing in the woods.(把鸟拟人化)

7.Hyperbole 夸张

夸张是以言过其实的说法表达强调的目的.它可以加强语势,增加表达效果..

例如:

1.I beg a thousand pardons.

2.Love you. You are the whole world to me, 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

3.When she heard the bad news, a river of tears poured out.

8.Parallelism 排比, 平行

这种修辞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 短语 . 句子 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

1.No one can be perfectly free till all are free;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moral till all are moral;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happy till all are happy.

2.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 and yours, to the la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r brother, the wor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separately.

9.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

婉辞法指用委婉,文雅的 方法 表达粗恶,避讳的话.

例如:

1.He is out visiting the necessary. 他出去方便一下.

2.His relation with his wife has not been fortunate. 他与妻子关系不融洽.

3.Deng Xiaoping passed away in 1997. (去世)

10.Allegory 讽喻,比方(原意寓言)

建立在假借过去或别处的事例与对象之上,传达暗示,影射或者讥讽现世各种现象的含义。

英文解释:an expressive style that uses fictional characters and events to describe some subject by suggestive resemblances; an extended metaphor 摘自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程》一书

这是一种源于希腊文的修辞法,意为换个方式的说法.它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具有双重性,表层含义与真正意味的是两回事.

例如:

1.Make th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表层含义:趁着出太阳的时候晒草

真正意味:趁热打铁

2s time to turn plough into sword.

表层含义:是时候把犁变成剑

11.Irony 反语

反语指用相反意义的词来表达意思的 作文 方式.如在指责过失.错误时,用赞同过失的说法,而在表扬时,则近乎责难的说法.

例如:

1.It would be a fine thing indeed not knowing what time it was in the morning.

早上没有时间观念还真是一件好事啊(真实含义是应该明确早上的时间观念)

2Of course, you only carry large notes, no small change on you. the waiter said to the beggar.

12.Pun 双关

双关就是用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双重含义,借题发挥.作出多种解释,旁敲侧击,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滑稽效果.它主要以相似的词形.词意和谐音的方式出现.

例如:

1.She is too low for a high praise, 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 and 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

2.An ambassador is an honest man who lies abroad for the good of his country.

3.If we dont hang together, we shall hang separately.

13.Parody 仿拟

这是一种模仿 名言 .警句. 谚语 ,改动其中部分词语,从而使其产生新意的修辞.

例如:

1.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nor in a year.

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to be avoided.

3.If you give a girl an inch nowadays she will make address of it.

14.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疑问(反问)

它与疑问句的不同在于它并不以得到答复为目的,而是以疑问为手段,取得修辞上的效果,其特点是:肯定问句表示强烈否定,而否定问句表示强烈的肯定.它的答案往往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

1.How was it possibl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possible to walk for an hour through the woods and see nothing worth of note?

2.Shall we allow those untruths to go unanswered?

15.Antithesis 对照,对比,对偶

这种修辞指将意义完全相反的语句排在一起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

1.Not that I loved Caeser 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more.

2.You are staying; I am going.

3.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16.Paradox 隽语

这是一种貌似矛盾,但包含一定哲理的意味深长的说法,是一种矛盾修辞法..

例如:

1.More haste, 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

2.The child is the father to the man.(童年时代可决定人之未来)三岁看大,四岁看老。

17.Oxymoron 反意法,逆喻

这也是一种矛盾修辞法,用两种不相调和的特征形容一个事物,以不协调的搭配使读者领悟句中微妙的含义.

例如:

1.No light, but rather darkness visible.没有光亮,黑暗却清晰可见

2.The state of this house is cheerless welcome.

18.Climax 渐进法,层进法

这种修辞是将一系列词语按照意念的大小.轻重.深浅.高低等逐层渐进,最后达到顶点.可以增强语势,逐渐加深读者印象.

例如:

1.I am sorry, I am so sorry, I am so extremely sorry.

2.Eye had not seen nor ear heard, and nothing had touched his heart of stone.

19.Anticlimax 渐降法

与climax相反的一种修辞法,将一系列词语由大到小,由强到弱地排列.

例如:

1.On his breast he wears his decorations, at his side a sword, on his feet a pair of boots.

2.The duties of a soldier are to protect his country and peel potatoes.

 三位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英文简洁介绍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National hero

First,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figure out who they are and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He once led people to fight against Japanese invaders in Ming Dynasty. So can you remember who he is? Yes.He is Qi Jiguang.

What about the second one? He retrieved Taiwan island from the Dutch invaders in Qing Dynasty. Right, he is Zheng Chenggong.

The third person destroyed much opium in the first opium war, which started from 1840 to 1842, so can you recognize him? Wonderful, he is Lin Zexu.

So 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Please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All of them devoted themselves to defending our homeland and made a lot of 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al integrity, so they are national heroes in our eyes.

高考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具体些。包含修辞吗?

1、表达方式。在诗歌中表达方式主要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所运用的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依靠任何事物,直接表达自己对所描述的事物的爱憎情感,一般情况下我们也称直接抒情为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诗人在表述自己情感的时候常常会借助于描写景物,在景物的身上寄托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情境交融的效果。

(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一般用于咏物诗,作者通过描写或者表述被描述的事物身上的品质来映衬自己的观点和理想或者是自身的品质,表达自己的志向。

(4)寓情于理。寓情于理是指诗人用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见解。只要运用富有哲理性的文字来说明道理。

2、修辞手法。高考中出现的古诗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拟、对偶、反问、起兴、借代等。

(1)比拟。在古诗的表现中把物当作人来写叫作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叫作拟物。

(2)对偶。对偶是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指上句和下句的字数词语相对应,使得古诗结构完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3)反问。在古诗中利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情感。

(4)起兴。起兴在古诗中是指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想要描述的事物,一般用于古诗的开头。

(5)借代。借代是指在写作中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是用相近或者相似的事物替代来传达自己的感想。

3、表现手法。高考中常考的几种表现手法主要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想象等。

(1)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将现实的情景与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动静结合。在古诗的写作中,诗人为了作者为了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独特的意境,彰显表达的艺术性,经常使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描绘环境。

(3)想象。想象是指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将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描写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高考语文中的表现手法类型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拖物言志等。

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包含不包含就看你自己的理解,我知道的就是这些,在高考中也就常考这些。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

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中的表现手法类型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2上海卷《考试手册》中有“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但究竟什么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究竟包括哪些?

一、议论类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议论类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一般在结构上有开门见山、层层推进、承上启下的过渡、照应题目或开头或论点、卒章显志等,在技法上往往有使用比喻、对比和反语,引用古诗文或民间谚语,使议论类文章的语言更加活泼,富有文学色彩,富有幽默感和论证力量,达到讽刺、批判抑或赞扬的效果。

如2009年上海秋考第一个语段 《专家与通人》是一篇议论类文章,其中第2题,下列对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 “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第③段画线句是“再进一步。 ”,这是个独词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说明第③段的内容是在第①②段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论述。第①②段论述什么呢?论述专家不能只精通一门,还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第③段论述专家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创见,必须注意全局。这就是“再进一步”。所以A、B、C三个选项都符合以上分析,D项只关注到局部信息,而不是对第③段的全局把握,故这一分析是错误的。因此答案为D。

再如2007年上海春考第六大题,所选的文言语段是一篇议论类的文章,全文如下: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

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第26题,本文论辩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简要评析。 (3分)这道题即要求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评析。结构上层层推进,严谨而有条理,技巧上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如第一段)、对比(如项羽和刘邦的对比),包括语言上大量使用两两对称的整句句式,富有气势和节奏感等,都是表现手法。也就是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论辩色彩。

二、说明类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近年来上海高考语文第一个语段所考的说明类文章比较多,即便像调查报告、课题报告等应用类文体,也是以说明为主。说明分为事理说明和事物说明,为了把说明对象说清楚,作者也要调动一些表现手法,如结构上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等,写法上的运用比喻、引用等,语言上的平实、注意口语化等。2008年上海春考第一个语段就是一篇关于小小说的说明文,其中第4题,第⑤段中 “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分)这道题考查的就是表现手法的运用。原文是:“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 ”“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这句话很形象,说明七言绝句语言的精粹,同样的,使用类比手法,我们得知小小说的语言也要非常精当。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小小说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还有2006年秋考第一个语段是一篇课题报告,第4题,作者提到欧洲城市的商业区用了“安静”一词。请推断“安静”的原因。 (4分)实际上这里包含表现手法的运用。本篇说明的对象是城市色彩,城市色彩给我们以视觉的感觉,“安静”却是听觉或心理的感觉,把欧洲城市的商业区色彩说成“安静”,显然用了通感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欧洲城市商业区色彩的和谐搭配、井然有序,不杂乱无章。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明人家政府部门管理得好,法律严,市民城市色彩意识强。如能做这样的分析,原因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来了。

三、小说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小说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基本和叙事类散文同,只是为了情节以及塑造人物的需要,在故事的悬念、波澜、蓄势、铺垫、伏笔、照应,在表现人物方面的衬托、细节、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环境渲染、对话等方面比叙事性散文更为讲究,语言上通俗易懂,并会运用大量俗语和俚语,使人物性格鲜明。高考中近些年考小说语段不多,只是几次春季高考出现过,且以微型小说为主。事实上微型小说和一般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节选还不同,因为它“微型”,所以语言精粹,内容丰富,往往以小尺幅见江山万里,有以小见大之奇效。

2007年上海春考第一个语段《父爱无价》是一篇微型小说,第2题所讲到的细节描写,第4题所讲到的场面描写,第6题所讲到的它的结尾艺术,实际上都是表现手法。比如说其结尾艺术,有似于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艺术,即既出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此前已经处处暗设机关,埋下伏笔,这种颇费匠心的小说结构艺术,不就是表现手法在微型小说中的巧妙运用吗?如此安排也节省了许多笔墨。

#高考# 导语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时重点需要鉴赏的对象之一,下文为 无 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鉴赏示例,认真阅读,对诗歌鉴赏定会有所助益。一起看看吧。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7、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8、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9、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0、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化用前人语句。

 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引用神话故事。

 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运用历史故事。

 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11、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4)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7)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12、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宋代诗人邵康节的《花乡村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13、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文章标签: # 事物 # 表达 #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