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化学高考必考题_化学重点高考

tamo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篇一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

化学高考必考题_化学重点高考

篇一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篇二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O2=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

 (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

 (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

 (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

 (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2H2↑+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

 (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相关知识点:

 (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

 (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共同知识点: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

 (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

 (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O2=CO2

 不充分燃烧:2C+O2=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S+O2=SO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体。

 相关知识点:

 (1)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2)在集气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或碱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3Fe+2O2=Fe3O4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相关知识点:

 (1)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在铁丝下方挂一根点燃的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

 (3)等火柴快燃尽在伸入集气瓶中,太早,火柴消耗氧气,铁丝不能完全燃烧;太晚,不能引燃;

 (4)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避免灼热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4P+5O2=2P2O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

 相关知识点:可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H2+O2=2H2O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

 相关知识点:

 (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1.木炭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C+2CuO=2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放热。

 相关知识点:

 (1)把木炭粉和氧化铜铺放进试管,使受热面积大,反应快;

 (2)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为了检验是否产生CO2;

 (3)在酒精灯上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4)先撤出导气管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

 (5)试管冷却后在把粉末倒出,防止灼热的铜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uO;

 (6)C是还原剂,CuO是氧化剂。

 12.氢气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H2+CuO=Cu+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

 (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

 (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

 (1)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2)不能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混入CO2中。使CO2不纯;

 (3)不能用稀硫酸是因为碳酸钙和硫酸反映,产生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

 (4)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是因为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14.工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解反应)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相关知识点:CaO俗名为生石灰。

 1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CO+O2=2CO2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

 (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粉末,生成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一氧化碳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

 1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2O2=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8.工业制造盐酸(化合反应)

 H2+Cl2=2HCl

 相关知识点:该反应说明了在特殊条件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9.实验室制取氢气(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

 相关知识点:

 (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化合反应)

 C+CO2=2CO

 相关知识点:

 (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 方法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1

氯气的反应

(1)、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

(2)、氯气与磷反应3Cl2+2P==2PCl3(点燃)PCl3+Cl2==PCl5(白色烟雾)

(3)、氯气与氢气反应(纯净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混合气光照爆炸;卤素单质的活泼程度比较)

(4)、氯气与水反应:氯水的多重性质(Cl2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不稳定性、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5)、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氯气)

(6)、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工业制漂白粉)

(7)、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8)、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卤素相互置换的规律如何?)

(9)、氯气与甲烷取代反应(条件?)

(10)、氯气与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别?)(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12)、氯气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现象?)

(13)、氯气与二氧化硫溶液反应(溶液酸性变化?漂白作用的变化?)

(14)、氯气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如何?)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2

氯化氢与盐酸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粉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3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

(一)硫单质的反应(非金属性弱于卤素、氧和氮)

1.硫与氧气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三氧化硫)

2.硫与氢气加热反应

3.硫与铜反应(生成+1价铜化合物,即硫化亚铜)

4.硫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化合物,即硫化亚铁)

5.硫与汞常温反应,生成HgS(撒落后无法收集的汞珠应撒上硫粉,防止汞蒸气中毒)

7.硫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硫化物和亚硫酸盐(试管上粘附的硫除了可用CS2洗涤以外,还可以用NaOH溶液来洗)3S+6NaOH=2Na2S+Na2SO3+3H2O

(二)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反应(弱氧化性,强还原性,酸性氧化物)

1.氧化硫化氢

2.被氧气氧化(工业制硫酸时用催化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某些悬浮尘埃和阳光作用下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并溶解于雨雪中成为酸性降水。)

3.被卤素氧化SO2+Cl2+2H2O==H2SO4+2HCl

4.与水反应

5.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6.与碱反应

7.有漂白性(与有机色质化合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太稳定,受热或时日一久便返色)

(三)硫酸性质用途小结

1.强酸性

(1)、与碱反应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除锈;制硫酸铜等盐)

(3)、与弱酸盐反应(制某些弱酸或酸式盐)

(4)、与活泼金属反应(制氢气)

2.浓硫酸的吸水性(作气体干燥剂;)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木条、纸片、蔗糖等炭化;乙醇脱水制乙烯)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加热)

(3)、与木炭反应(加热)

(4)、制乙烯时使反应混合液变黑

5.高沸点(不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1)、制氯化氢气体

(2)、制硝酸(HNO3易溶,用浓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不用硫酸,因另一反应物通常用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溶解度

小易裹在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6.有机反应中常用作催化剂

(1)、乙醇脱水制乙烯(作催化剂兼作脱水剂,用多量浓硫酸,乙醇浓硫酸体积比1∶3)

(2)、苯的硝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也起吸水作用,用浓硫酸)

(3)、酯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用浓硫酸)

(4)、酯水解(硫酸作催化剂,用稀硫酸)

(5)、糖水解(注意:检验水解产物时,要先加碱中和硫酸)

7.硫酸的工业制备

“四个三”:三个阶段、三个设备、三个反应、三个原理:增大接触面积原理、热交换原理、逆流原理思考:工业制硫酸的条件如何选择?(温度、压强采用常压的原因、催化剂);从燃烧炉中出来的气体进入接触室前为什么要净化?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4

碳的还原性

1.与氧气反应(燃烧)

2.与SiO2高温反应(工业应用:制硅单质)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氧化铜、氧化铁(冶炼铁用焦炭,实际的还原剂主要是什么(CO)?)

4.被热的浓硫酸氧化

5.被热的浓硝酸氧化

6.高温下被二氧化碳氧化。

7.高温下被水氧化生成水煤气。

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有哪些?

C + O2 == CO2

2C+ O2 == 2CO

C + 2CuO == 2Cu+ CO2

2C + SiO2 == Si + 2CO

3C + SiO2 == SiC + 2CO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C + 4HNO3(浓) == CO2 + 4NO2 + 2H2O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5

碳酸盐

1.一些碳酸盐的存在、俗称或用途

大理石、石灰石、蛋壳、贝壳、钟乳石—CaCO3;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可用于食品发泡,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铵—NH4HCO3(氮肥);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钾肥);锅垢的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制普通玻璃原料—石灰石、纯碱、石英;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粘土

2.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

(1)、相互转化: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转化(实验现象;石灰岩洞和钟乳石形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应不如碳酸氢钠剧烈;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除去碳酸钠中碳酸氢钠杂质;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为什么不用碳酸钠溶液而用碳酸氢钠溶液等问题;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碳酸氢钠析出的原因:①消耗了水②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③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原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

(2)、共同性质:都能跟酸(比碳酸强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盐的检验)

(3)、稳定性比较:正盐比酸式盐稳定(稳定性:酸<酸式盐<正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如HClO<ca(clo)2;h2so3<na2so3等)< ?="" p="">

(碳酸氢钠受热的实验现象;碳酸氢钙溶液受热的实验现象)

(4)、溶解性比较:一般说酸式盐的溶解性强于正盐如Ca(HCO3)2>CaCO3,反例:NaHCO3<na2co3< ?="" p="">

(5)、碳酸氢钠与碳酸钠某些反应的异同

①、都有碳酸盐的通性—-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注意熟悉反应时耗酸量及生成气体量的各种情况下的比较。)

②、跟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

③、碳酸氢钠能跟氢氧化钠等碱反应而碳酸钠不反应;

④、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易生成碳酸盐沉淀,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沉淀。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3.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

★ 2020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 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2020

★ 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文章标签: # 反应 # 生成 #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