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1992高考语文_1992高考语文全国卷

tamoadmin 2024-07-22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作文8个基本要点是什么2.历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3.那位轰动全国的“白卷英雄”张铁生,47年过后,如今现状如何?4.高中语文辨析病句的方法指导 今年的中考题,看似简单,其实也有。“这里也有乐趣”,不仅仅是写乐趣这么简单。审题中应该把握“也”字。一件事情,可能在别人看来并没有乐趣,但是你体会到了,把这个对你来说比较独特的乐趣写出来,这就是与众不同的乐趣。当然,考生如果能写到大家都能感受到的

1.高考语文作文8个基本要点是什么

2.历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3.那位轰动全国的“白卷英雄”张铁生,47年过后,如今现状如何?

4.高中语文辨析病句的方法指导

1992高考语文_1992高考语文全国卷

 今年的中考题,看似简单,其实也有。“这里也有乐趣”,不仅仅是写乐趣这么简单。审题中应该把握“也”字。一件事情,可能在别人看来并没有乐趣,但是你体会到了,把这个对你来说比较独特的乐趣写出来,这就是与众不同的乐趣。

当然,考生如果能写到大家都能感受到的有乐趣的事情,虽然没有完全扣紧主题,也能拿到基本分,但是想要拿高分就比较难了。中考作文是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它不像高考作文需要思辩和观点,中考作文更注重表情达意,表达喜怒哀乐,感受生活。

高考语文作文8个基本要点是什么

1 这句话是景物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

2 其中黄金万点指梨树上结满金黄梨子的壮观情景.

不知下面是否有用,有用的话算我帮你的忙:

本文赞扬了梨花默默无闻的为梨树提供养料,不计名利.表达了作者敬佩梨花的思想感情.

其他的人禁止抄袭.

历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第一点:搞清写作要素

▲审题; ▲抓点;▲立意;▲动笔

第二点:审题

审题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审题也是对阅读能力的考验,看你是否能抓住中心。常见的审题方法有:

①.抓关键句-键句往往暗示着材料的中心,抓住关键句,往往事半功倍

②.明褒贬法-可以从出题人比较侧重的点的来出发立意

③.提炼中心-提取要点以作为文章主旨,这样比较容易切题

④.由果溯因-多问个为什么,对比结果找起因,原因往往就是要写的点

⑤.关系分析-分析材料中对象之间的关系,找突破口

一般而言,比较常用的和起效较快的就是①和③两种方法,可以应对大多数的作文材料的立意问题,所以大家可以多加强一下这两种审题方法的训练。

第三点:抓点

在这里提到的抓点就是抓话题的意思。一般情况下,材料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来展开叙述,所以在审题的过程中,大家就可以比较明确地抓住一个话题来展开文章。而且出题人会尽力做到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理解材料,肯定不会达到让同学们无法理解的层面,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不要钻得太深,不要想的太深刻,否则就会有跑题的危险。

以下我对比较常见的话题进行了举例,大家可以多超与这些话题相关的方向来收集素材:

成功、胜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友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创新、创造、努力、刻苦、克服困难、忍受痛苦、价值、意义、人生、情感、珍贵、惜时、友谊、宝贵、财富、信仰、信念、放弃、坚持、思考、选择等等……

这些话题不少,所以大家可以选择一些同时适用于多个话题的素材来记忆,这样可以减轻些负担,比如马云?位居中国富豪榜榜首,全世界继谷歌之后市值第二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就可以同时适用于创造、坚持、选择、成功、胜利、克服困难、眼界、视角等等话题。此外,大家可能发现了我写的话题中有好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所以关注时事与政治似乎也成为必要。

第四点:立意

常说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所以说在审题的时候,就一并立意的,之所以又拿出来单说,是因为这里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点还需提一下,所以别嫌啰嗦。

立意即是摆明观点,观点就是指你接下来要围绕描述的论点。这样一说,大家似乎都觉得立意很重要了。审题的成果将直接决定立意的出发点,立意将决定整篇文章的基调和中心。好的立意,既切题又具体,而且是文章要展开所围绕的中心点。所以立意的提出极为重要。

这里也说几种提出立意的方法:

①.横向立意-就材料本身出发比较直接的观点陈述

②.反向立意-选取与材料比较偏重的观点相反的一面来陈述

③.类比立意-由事及人,由此及彼,选取与材料描述相近的点来写

④.延伸立意-即是由现有的材料所体现的内容延伸出与之先关的立意来

我个人是不推荐反向立意的,我高一高三的语文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如果没有把握写的很棒很吸引人的话,还是建议大家不要这样立意。

此外,对于立意的提出也还有一点要说,就是立意的提出不单单是根据材料而来的,还与自身所具备和掌握的材料有关。立意的提出应该是审题结果,话题判断及素材掌握情况的综合考虑结果。也许你会提出一个十分切题的立意出来,可是却没有可用的素材,那样不就也很悲哀吗?如果只是全篇在围绕一个很切题的立意来空洞的强调的话,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丝毫没有说服力的。所以,立意的提出要考虑自己所能想到的与之最相关的素材,进而稍稍做个过渡,将主旨与素材在立意中接合起来。这又在另一方面体现出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第五点:动笔(重点)

首先,我们来提一下高考对作文的两大要求吧,这样也好有的放矢:

①.基础等级-语句通顺、切题、围绕中心

②.发展等级-语言有文

而语言有文又体现在四个方面:

[1].语句生动-比如撷取新词新义,或使用流行语,有些老师可能反对使用流行语,所以不要太过分

[2].句式灵活-就是说,句子要长短有致,长短错落,带有节奏变化可能会好一些

[3].善用修辞-也就是能够恰到好处的使用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韵味,排比、比喻比拟、对偶、设问、对比、对仗押韵等等,只要恰如其分就是好的修辞运用

[4].文句有蕴-这体现在文句的幽默性、哲理性等方面还可以是具有古典美的语段,最好能体现出深意来,而不只是浅略的悠扬动感。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老生常谈的方面:标题、开头以及结尾。对这三点我归结为两个词:直切主题,谨防人猜。直切主题,就是指这三个最为显眼的地方一定要能够点题;谨防人猜,一定不要让阅卷老师猜你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直接说明。

然后,我们再一一细说这三点:

①.标题-简洁、新颖、生动、切题,我比较强调的是注意简洁和切题,其余两者可酌情把握。有些同学喜欢在写完整篇文章之后再定题目,这样比较危险,因为你可能在文章中就没有很深刻地围绕某一点来写,而是写到哪里算哪里,不合脉络清晰的要求。而在生动、新颖上,不做必要的要求,写出来可能加分,也可能会让阅卷老师不知所云,相反,简洁清晰的标题没有老师是讨厌的。

②.开头-入题要快。不论你是想怎样装饰凤头,都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长篇幅以后才开始点题,这样你的凤头会很臃肿,与身体不协调,反而失了凤凰头小脖长的美感。一般开头要在200字以内点题,至于入题则会更早,从你写第一句话开始就要想着怎么往主题上引了。

③.结尾-要求结实,有力,卒章显志,首尾呼应,再次点题。当然也不要太长,如果实在字数不够,那就用排比例证吧,多写几个沾边的例子排比串烧,再次强化主旨,点明提议会好些。

④.正文-正文是摆出论据论证阶段。即使标题和开头已经很好的切题了,正文也不可松懈。而且,要学会分段,不要一段写得太过冗长,亦不可太短,凡事讲究适量而行。每段一个论据说清楚,说明白了就好,不用贪多,而且最好要有总领句或是小标题,论证结尾要有总结,论证过程中则要注意时时点题,处处点题,证明论点。我那时常用的比较俗套的句型:如果不……就不会……,虽然常见,但却有用。每段论证可以选取围绕同一个中心论点,亦可设立分论点,但3则论证材料最好是格式一致抑或各不相同,要么工整对仗,要么添加新意。

⑤.总体-总体我总结为5个四字词语:脉路清晰,叙事具体,脱俗求异,字正意明,多留空隙。至于5个词语的解释,将在下面展开:

脉路清晰-意即审完题,抓到点,立完意之后,你就对接下来整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了然于胸,而不是写到哪里算哪里

叙事具体-这个则体现在正文的论证方面,对于论据的陈述一定要具体

脱俗求异-写出自己的文章出来,模仿别人很困难,做自己很容易,即写作要有独立性,借鉴别人,用自己的话说

字正意明-字迹不论是否好看,但一定要雅观,一定要写得工整;词句则要求意思明确,忌含混不清

多留空隙-要学会适当分段,抛些空隙出来,这样阅卷老师整体来看不会很累,Ta轻松了,你就愉悦了

第六点:素材准备

对于材料作文,写议论文体的时候,众所周知,包括3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包括主要论点和分论点;论据,则是论证时使用的事例、典故等;论证,将论据与似乎没有相干性的论点联系起来,是一项编制过程。在这里,论证就是你动笔的初衷,论点则是最终目的,论据则是内容的填充。所以,三者皆不可少,相互依靠。

接下来说一下论据的准备。论据来源于素材的积累与碰撞。就积累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记住人、事、结论,当然不反对“4 W 1 H”原则,那样则更好。全篇文章,主要论据3则即可,可以穿插一些论证的简练论据。每个分论据可使用相同的论点,即中心论点,也可以使用多个分论点,记得最后总结归纳就行。

第七点:功在平时

我总结为以下5点:

①.坚持独立写作。写出自己的特色出来,不要模仿别人,借鉴是可以的,但那是用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的

②.多留意生活。生活是艺术的载体,每次写作都是一次人类科学上的艺术创作,也许灵感就来自于某次生活纪实。对新闻,政治的关注也在此之

③. 阅读,摘录,朗读。阅读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作文的审题,还能丰富素材的积累;摘录则可以培养优美语句的语感与加强意境的体会,师人之长,克己之短;朗读,也有助于语感培养与素材记忆,考前朗读效果更好

④.勤于练笔。世间之事,就怕重复。所谓好事多磨,就是要多加练习。刚开始要多动手写,让老师帮你纠正提升,后来就可以只列提纲,在心中跑一遍写作的流程就好

⑤.拿到试卷,先看作文。这样可以大致想一下先朝哪个方向写,而不要因为最后时间不够而慌了神,导致审题不清,立意不明。而且先看作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做前面题的过程中,说不定哪个时刻写作的灵感就会到来,可以先加以记录,作为提醒,最后动笔

第八点:卷面寄语

作文的卷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文章到底是哪个等次的。我们都知道阅卷老师阅卷时,每篇文章停留的时间很短,如果第一印象就不好,就不能够很好的体现你的内容与内涵了。好的卷面会让老师看着比较轻松,这样Ta才有可能会想深入的读你的文章,才更有体现你文章靓点的机会。所以,对于卷面我也有以下6点建议:

①.适当分段。一段不可太长,800字的文章,分个7、8段就好。也不宜分段太多,也不要不分段

②.注意字体大小。最好是看起来既能把格子填满又不漫出来的感觉。大概8分饱的样子最好

③.字迹一定要工整。不管你的字形好不好看,都一定尽最大努力写端正。不要躺,不要斜,端端正正写。再就是选支自己用着舒服的笔,还要注意笔芯的粗细,0.5mm即可,细了太暴露手写的水平,粗了容易粘到一块儿

④.尽量少涂抹。不是不让涂抹,即使要涂的时候,只需轻轻一划,粗看没有涂抹痕迹,细看那字确实划掉了。一定禁止整段的涂抹划除,所以说,下笔需谨慎啊

⑤.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要不在意,不要让阅卷老师觉得你是个太随意的人。你随意,Ta也随意了

⑥.字数要求。这是基本的基本,一定记得过800线,最好不要超1000线。

那位轰动全国的“白卷英雄”张铁生,47年过后,如今现状如何?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6:高考中断了11年)

17:“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挖井》)

: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尝试

1995: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

2001:诚信

2002:心灵的选择

2003: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

2004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2005:双赢的智慧

2006:星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珠宝、钻石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想登上月球和星星,然而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球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有山有土是凹凸不平的。

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诗歌以外文体的作文。

2007: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2008: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

2009:以“见证”为题作文

2010:人生的光影变化

2011: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语文辨析病句的方法指导

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 —— 培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识是人生前行的重要力量,上学能够获取知识,所以,我们都非常重视高考,高考后获取的一纸文凭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但是在70年代,知道上大学重要的人寥寥无几,知识在那个年代并不受人重视。

13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有一位考生交了白卷,他被称为“白卷英雄”,这个人是张铁生。

一、从农业生产到参加高考

张铁生于1950年出生,是辽宁兴城人,初三那年毕业后,就下乡搞农业生产,他一直从事农业活动,几乎没有看过书。

13年,县里举行大学考试,张铁生被队里推荐参加,所以他参加了当年高考。

张铁生由于没有时间提前复习,所以考试的题目他都不熟悉,他只是在接到考试通知的当天晚上看了会儿书。

第二天张铁生参加了语文考试,他没有及时把打好的草稿写到试卷上,因此语文没有考好。

第三天上午考数学,规定可以翻书作答,靠着初中数学的基础,这门课程考得不错。

下午考理化,一看傻眼,题目都不会写,他只能答上3道小题,其他题只能空着,于是他在试卷背面给领导写了一封信。

其实他想用这封信,表达自己对于上大学的期望,同时,诉说了自己参加考试的心理路程,和对考试制度的看法,信名为《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

张铁生的考试结果为,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

二、再次补考考上大学

张铁生的那封信被媒体发掘后,于13年7月19日刊登,称这封信“发人深省”,随后,各地媒体纷纷报道这封信。

随后,张铁生收到了县里通知,表明他可以参加补考,在这次补考中,他还写了一篇作文表达自己观点,名为《大学门,向谁开?》。

这次张铁生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沈阳农学院畜牧医系,大学期间,他非常勤奋努力,但是读书已经不是他的主要任务了,他已经全国闻名。

毫无疑问,此时他活跃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不过张铁生却在1983年时被判15年有期徒刑,一直到1991年,张铁生出狱。

三、现状:贵人相助创富人生

此后,张铁生感到生活一片茫然,但是他遇到了沈阳农业大学老师董礼平,给他的自卑人生带来了光明,1991年12月,二人喜结连理,不久妻子怀孕,他非常高兴。

1992年,他又遇到了第二位贵人,就是妻子的学生金卫东,他通过金卫东的介绍进入了辽河饲料公司,因为他十分努力,再加上老板赏识,他成长很快。

离开公司后,1993年,张铁生开始创业,创办了饲料公司,2年左右,就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由于他不断学习一直积累,从此,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他的全身心投入,成就了他的事业。

2014年,禾丰牧业在上交所上市,昔日“白卷英雄”张铁生变成亿万富翁。

如今47年过去了,张铁生还是身价上亿,他的一生经历,从他对高考知识的重视到创业时对知识的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辨析语病,是近十几年高考语文必考的题型之一。如何辨析语病,各种教学用书所介绍的方法大同小异,无非是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等等。但是,这些方法操作起来,甚是繁琐麻烦。在这里,笔者向大家补充介绍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辨析语病的方法——审读关键词语法。下面,就结合高考有关例子,来谈谈此法的具体运用。

  1、否定词。 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如:

 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1993年)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1994年)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年)

 例①中的“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例②中的“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例③中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句意搞反了。

  2、两面词。 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如:

 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1993年)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

 例①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例②和例③同样有这样的`语病。

  3、关联词。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如:

 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1993年)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000年春季卷)

 例①中“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例②“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例③中“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4、介词。 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现语病。如: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1992年)

 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年)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护。(1999年)

 例①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介词,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要或去掉“经过”,或去掉“才使”才可以。例②“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例③中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5、并列词组。 并列词组的运用上,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如:

 ①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1993年)

 ②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1995年)

 ③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1996年)

 例①“挽救和培养”是并列词组,“挽救”“失足青年”讲得通,“培养”“失足青年”则讲不通。例②“安排”后面是由四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宾语,显然,“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谓语“安排”搭配。例③中“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是并列词组,但只有“严肃处理”与“”搭配,“”是不能“批评教育”的。

文章标签: # 立意 # 可以 #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