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人物通讯高考题_高考人物通讯

tamoadmin 2024-05-15 人已围观

简介第一部分(必做题): 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15分)   考纲陈述: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

人物通讯高考题_高考人物通讯

  第一部分(必做题): 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15分)

  考纲陈述: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一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五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六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七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八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九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十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

 (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

 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

 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

 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

 (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

 (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题型5:探究类(含评价)另附专题

  第一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人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散文的阅读:

 1.明确概念

 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

 3.阅读要领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阅读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理清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层的抒情性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分析这些语句,大致就可分析出主题思想了。

 2、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一般说来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分析起来比较难,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分析思考:一是用了哪些写景抒情方法,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还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二是分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过联想把握“形”与“神”的结合点。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征意,散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必须看清作者赋予了“物”什么特点,什么品质或者什么思想。

 3、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许多句子含义比较丰富,把比较典型的词语、句子放入到具体的段落中去思考,体会语言的妙处。

 4、体会散文的意境,领会散文的主旨。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联想和拓展,一般的散文,总是描绘、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通过“物”与“人”来表现这个意境,换句话说,就是散文表现的精神或品质特点。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二)小说的阅读

 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作用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1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2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3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4)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第二类: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有关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所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新闻类文章的阅读:包括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

 1.明确概念:

 新闻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借助各种传媒对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作出的及时,客观,准确,简洁的报道,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的特点。内容一般包括6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有三类: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

 2.文体分类

 1.消息(狭义新闻):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其特点是真,短,快。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结构上一般为”倒金字塔”式

 标题:消息的眼睛。传达消息最主要的实践事实等关注点。常有引题(背景烘托),正题(主要事实)和副题(补充)

 导语:消息的第一句(段),用简洁鲜明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进行全面具体的阐述,展开事实。

 背景:烘托补充,或交代起因,或强调新闻的价值,或强调事件的重要。

 结语:紧扣主题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2.通讯: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和事,要有新闻价值,必须真实,不能艺术虚构。

 它们的区别在于:

 (1)报道详略不同:消息概括,一般只注重报道事实本身;通讯具体,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进行全面挖掘。

 (2)写作手法不同:消息注重讲清事实本身,语言平实,文学性弱;通讯的常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文学性强。

 (3)结构方式不同:消息一般为”倒金字塔”式;通讯则可以为纵式,横式等其它文学性结构样式。

 (4)时效性不同:消息时效性强,时效性相对较弱时效性时效性

 通讯按内容分,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二)传记类文章的阅读:

 1.明确概念:

 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立传人物来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2.文体特征: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特点:真实是传记的最大特征,不允许虚构;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具有感人的力量。语言朴实,人物刻画多用用白描。

 3.阅读要领:阅读传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和散文等文体的区别;

 2.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把握主任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3..对时间性较强的传记,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

 4.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

(一) 访谈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访谈是指基于某人、某事或某一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2.特点

(1)访者有强烈的目的性: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

(2)被访者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

(3)文本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4)问题具备对社会的敏锐性、思维的多角度和报道新闻、制造新闻的力度。

(5)有感而问,有问而悟。

3.成功访谈应该达到的要求:

(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要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①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②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背景知识要比较充足,在访谈过程中才能左右逢源。

③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 2 ) 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行创造。一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而定。

整个进程中,都要注意访谈的各个方面。掌握好访谈的各个细节,要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3)抓好访谈文本写作。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一步加工。访谈写作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谈话者本意。由于访谈反映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再加工,要适当剪裁,着力突出关键。注意访谈文章的时效性,典型性,使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4)选题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较好地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二是体现和强调现场感。

二. 阅读方法

1.弄清访者和被访者的身份

2.摸清访谈的主要话题

3.把握访者问话的目的和被访者回答的角度

4.体会访谈内容的社会意义

(二) 调查报告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 概念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目的是挖掘幕后的故事,帮助读者了解复杂世界的种种变化。

2.分类

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3.特点:

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4. 调查报告的写作

(1)材料真实。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面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叙议结合。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方法:开调查会、个别访问、蹲点调查、现场察访、资料搜集等。

二. 阅读方法

1. 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3)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解读分析方法一样。

2. 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的观点是在叙述中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3. 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要紧紧依据考试大纲来操作。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的,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4.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紧紧把握考试大纲来操作。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果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探究。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本身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文体,它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点,调查的结果本身就极具科学性,一般不能轻易否定。

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行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分析,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三)新闻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 概念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 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专指消息。

(注:这里所谈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

3、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往往包含以下三项(或其中任两项):

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是对新闻内容的详细叙述,或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等等。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 阅读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内容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深度鉴赏探究。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阅读把握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第一步 “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时评除外),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梳理文章的脉络、顺序,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目的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内容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特点,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 F层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四)消息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特点

(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具体,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5、消息的写作

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二. 阅读方法

除遵循上面所谈的广义的新闻的阅读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并把握标题和导语。

2. 依靠关键语句捕捉主要信息。

3. 重点体会消息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五) 通讯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等。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是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二. 阅读方法

因为通讯除具有新闻的一般特点外,还特别强调形象化,注重以情感人,所以,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遵循一般新闻的阅读方法,又要参照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方法,此略。

(六)特写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特写是区别于消息和通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一般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新闻人物和新闻主题。

2.特点

(1)生动而集中持再现场景(场面)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 种类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4.写作要求

(1)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2)抓住人物和事件的显著特点。

(3)抓住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件的动态、动势。

(4)抓住有感性色彩的东西,让情融于事中。

(5)抓住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6)运用较多的描写手法,把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板,更不能无边想象。

二. 阅读方法

参照通讯的阅读方法,可重点以表现手法、社会背景等为突破口来解读文本。

(七)时评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时评是对新闻的评论,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它是对时政和民生的关注,是公众参与社会的发言。属议论文范畴。

2. 特点

(1)一事一议,观点明确

(2)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3)立场鲜明,讲求时效

3. 时评的写作

(1)尊重事实,有的放矢;

(2)民主有序,和而不同;

(3)恪守理性,有理有节;

(4)积极稳妥,有责任感。

二. 阅读方法

1. 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发表了什么看法。

2. 弄清作者观点产生的依据。

3.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4. 要联系社会现实来理解文章,并注意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 考试说明解读 ※

1.《2007年考试大纲》和《山东省2007年考试说明》对于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要求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的阅读属于实用文体阅读的范畴。2007年高考考纲和山东省考试说明明确表明,考查包含三个层级能力:

一是C层级的分析综合

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③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二是D层级的鉴赏评价

①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②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③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三是F层级的探究

①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②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③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对于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具体阐释

①分析综合,针对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文本来说,就是从现实的具体材料中,分析并整合其关键信息,抓住其价值所在;能把握其语言、结构、文体、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进而概括出其中心意思。思维的角度尽量扣住文体特征和“实用”特点。②鉴赏评价,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文本来说,就是基于背景条件下的深层把握。入手角度侧重于从文本 “现实”中感受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联系社会现实体会其价值和影响,发掘作品深层意义和艺术性。③《大纲》所说的“探究”,从文学类阅读文本和实用类阅读文本所罗列的考点上来理解,应是基于对“作品”和“文本”自身的探究,即围绕“作品”和“文本”内部方面,而不是游离

有点多,不知道你能不能耐心看到我这句话呢?!

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文章标签: # 内容 # 分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