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苏联高考考点-高考苏联重要考点

tamoadmin 2024-09-07 人已围观

简介1.我是文科生,今年高考刚结束,准备出国留学,我的高考成绩在560分左右。 法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是首选,请2.都说女性怀孕不宜运动,那为什么前苏联女运动员大赛前夕故意怀孕?3.高考必考物理学史知识点总结4.高考A十 什么意思5.古时候的科举和现今的高考有什么不同?我是文科生,今年高考刚结束,准备出国留学,我的高考成绩在560分左右。 法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是首选,请嗯,我先说说这俩个国家,法国发

1.我是文科生,今年高考刚结束,准备出国留学,我的高考成绩在560分左右。 法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是首选,请

2.都说女性怀孕不宜运动,那为什么前苏联女运动员大赛前夕故意怀孕?

3.高考必考物理学史知识点总结

4.高考A十 什么意思

5.古时候的科举和现今的高考有什么不同?

我是文科生,今年高考刚结束,准备出国留学,我的高考成绩在560分左右。 法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是首选,请

苏联高考考点-高考苏联重要考点

嗯,我先说说这俩个国家,法国发达教育体制比较完善名校还行,比如什么昂热大学,图卢兹一大, 巴黎五大,优点就是欧洲中心见识学识和以后就业在欧盟国家比较优势,而且在一个就是方便你要去哪实习上哪国家欧盟一体化了,缺点就是费用比较高,俄罗斯是世界上教育体制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论实力,不亚于任何一个欧洲和美国大学,例如他的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莫斯科大学前苏联曾经排名前十(现在排名有点下来了)俄罗斯特点就是留学门槛低费用低,但教学质量不错,这就是俩个国家我的比较,但还是根据自己喜好,想学什么专业了,毕竟人生大事,我的建议供你叁考我在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留学,全是手打,累死我了,纳我吧

都说女性怀孕不宜运动,那为什么前苏联女运动员大赛前夕故意怀孕?

前言:按照普遍的生活经验来讲,广大适孕年龄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必须得注意自身安全保障,任何激烈运动都会被视为有损胎儿和母体而被禁止。但凡事无绝对,世界体坛还是存在着曾经有女运动员在大赛前夕刻意怀孕的事实。前苏联,还有一些东欧国家就支持自家女运动员大赛前夕的刻意怀孕的做法。这样的做法无疑很伤害女运动员的身体 健康 ,也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这里就为大家稍微的揭开个中缘由。

正文

一、女性生理期之痛和参加大赛的冲突

女孩在成年长到女人之后无一例外都会在每个月承担生理期那“不可承受之痛”。普通女性还好说,那几天忍一下就过去了。但在拼身体,讲究更快更高更强的国际大赛上,恰巧在生理期的女运动员来说可不是说忍一下就能行得通的,而是会影响她们的成绩的。因为生理期影响个人成绩,这是女运动员自己还有背后培养她们的国家所不太想看到的。

那么存在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而当时前苏联的做法就是让女运动员算好时间怀孕。

不得不说,这解决办法的确有用,但女运动员确实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二、除了通过怀孕来规避生理期外,当时有研究表明怀孕能提高女运动员的成绩

在一次奥运会比赛调查中显示,前苏联参赛的26名女运动员有10名怀有身孕,保加利亚的几乎所有女运动员也是如此。

这就有点巧了,难道这么多女运动员生理期都相近么?

其实当时有研究表明,怀孕能提高女运动员的成绩。

美国有一名生理学教授是这样解释的:怀孕和妊娠能让女性的心肺功能和心理素质得到强化。因为在怀孕期间,为了供给母体和胎儿足够的血液和氧气,母体的心肺功能逐步加强。

另外也有说法肯定这一论调:女性在怀孕头三个月,身体内会产生大量富含带氧血红蛋白的红细胞,让血容量增加60%,肌肉运氧能力提高30%。女性在这一期间运动能力和肌肉耐力,心肺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结语:不管是规避生理期也好,还是提高成绩也好,赛前怀孕其实对于女性运动员来讲是不太人性的。而且怀孕是生命的延续,用在竞技 体育 中就偏离了这一初衷。时至今日,世界体坛已经不再用这一方法了,这是好事。

以前苏联时代的人把胜利和荣誉看得非常重。可以说在一些大的国际赛事上,为了给祖国争得荣誉,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这自然也包括运动员的身体 健康 ,特别是很多女性运动员的一生 健康 的代价。因此苏联时期奥运总分第一,那都不是白给的。

一些如体操、花样游泳之类的竞技项目,有很多高难度技术动作,这对运动员的身高、身体韧性、柔软度等要求很高。但是按照正常的成年后的运动员而言,有些骨骺线已经闭合,无论个头还是身体柔韧性都无法达到最佳水平,而很多未成年的运动员身体还处于成长期,骨骺线尚未闭合;个头更符合运动力臂标准;身体柔韧性更好。

所以这些未成年的运动员在成长期,为了给祖国苏联荣誉争光,被推到前台,高强度的训练,导致了最后个头的矮小,一些关节的习惯性脱臼。总之长成后,最佳的运动生涯已经结束,落一身病痛。

比如苏联著名跳高运动员艾哈迈托夫为了在世界体操大赛给祖国争得荣誉,竟然在苏联科学家们的“实验”下,3年增长了21公分。要知道艾哈迈托夫16岁的时候只有1米61,而且在此前已经有两年停止了身高的增长。但是3年后,艾哈迈托夫的身高就彻底戛然而止,而且背负了一身的病痛,只能转做教练了。

其实这还并不夸张,夸张的是苏联的女运动员们为了避开大赛时尴尬的生理期,竟然在比赛开始前准备阶段,刻意集中怀孕。

每逢大战,女性为了避开生理期的尴尬,通常有很多方法。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高考前,我们很多女生会选择服用避孕药,以调节生理周期,使得生理期不要和考试重合,以免影响发挥。

但是当时苏联的科学家们曾经有一份惊人的研究:

因此苏联曾经也是这么做的,在上世纪历届奥运会比赛中,苏联的女性运动员的怀孕率大都是近半数的,一次26个女运动员就有10个是怀孕的。东欧苏联阵营的国家也更是如此,比如保加利亚女运动员几乎全员怀孕;再比如上世纪70年代爆出的东德女运动员“堕胎丑闻”,等等。

以至于发展到后来,这已经不是苏联的专利了,而美国的科学家们也对该现象加入了研究,导致了上世纪国际田径圈,女运动员赛前怀孕已经不是秘密,甚至影响到了这个世纪。

在奋斗的过程中,作出牺牲的人,以及要求他们作出牺牲的人,都认为自己为了胜利和荣誉是值得的,但是很多事情拿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并不人道。所以这世界上没有一个胜利是随随便便的,都是有代价的。

在医学上,怀孕前期的女性是可以做适量的运动,但是像跳跃、扭曲、身体快速反应旋转等剧烈运动千万不能做。建议孕妇尽量选择动作慢一些的运动。运动的环境也不能在太潮湿或太热的地方进行。

对于参加比赛的国家运动员,运动都是非常剧烈的,幅度也是非常大的。甚至还会面临一些受伤危险的动作,对于已经怀孕的女性来说是非常不好的。

但是对于女性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日期都是固定好的,而女性运动员,又不得不面临正常的生理期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有很多办法的。

目前的医学比以前发达先进了很多,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推迟生理期,但是在以前,没有这种很好的条件,所以前苏联运动员在大赛前夕通过故意怀孕来避免生理周期,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国家。

在前苏联时期,人民对于国家的利益和荣誉非常重视,很多女运动员为了国家荣誉不得不接受赛前以人工授精或者自然受孕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生理期,避免对比赛造成影响!

对于前苏联这种通过强制受孕避免生理期的方式现在已经被禁止了,为了避免这种对女运动员身体造成巨大伤害的方式现在的世界大赛已经开始检查雌激素了,所以现在的女运动员已经不用再担心被强制受孕了!

体育 比赛不应该为了赢得比赛用不合理的手段,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滥用、职业性腐败等问题。

黑分、黑哨、 体育 、比赛、球,使奥林匹克运动失去魅力和价值,危及了奥林匹克理想,玷污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

苏联解体后曝光了,东欧一些国家的 体育 界曾经这么做过。也并非仅仅是意外怀孕那么简单,而是怀孕以后故意堕胎。在人类进化史过程中,女性在堕胎以后的一段时间之内下肢的力量会增强。原始人类是通过这个能力可以母体自保,因为往往意外流产就意味着周边极度恶劣的环境降临。

人种不一,没有可比性。

就如亚洲人皮肤细腻,而欧洲人皮肤粗糙,再说不同人种饮食方式也本质性异同,欧美人从小牛肉、牛奶、奶油、面包,而我国多以米和面为主食。

这是一个误区,欧洲国家以前有这种做法,认为赛前怀孕可以提高竞技水平!

女性孕期也可以适量运动。把握好运动量,不仅无害,还有利于妊娠。

对身体也不好

高考必考物理学史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10、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相对论:

13、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14、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1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16、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17、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选修部分:

三、电磁学:

理科班(选修3-1):

18、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9、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20、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21、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2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23、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24、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25、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26、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27、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28、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9、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30、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物理X科(3-2至3-5 ):

三、电磁学:

31、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32、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32、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

四、热学(选做):

33、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34、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5、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36、1848年 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五、波动学(选做):

33、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34、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35、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3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3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38、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39、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六、光学(选做):

40、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4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42、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4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

44、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45、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七、波粒二向性:

46、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47、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48、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9、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八、原子物理学:

50、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51、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2、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53、18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54、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m。

55、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

5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

57、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58、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59、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60、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61、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62、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63、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64、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65、粒子分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

高考A十 什么意思

A+是120分以上的成绩。这是江苏省实行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中选测科目的考试成绩等级。

考生除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外,再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选两科,各科原始满分120分。文科考生必考历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一门,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按原始得分排名实行等级计分,分为6个:A+、A、B+ 、B、C 、D。

高考改革

我国的高考,一直效仿前苏联,施行文理分科。对于文科生来说,理科就是选测,反之亦然。

在江苏省的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七门。文科类、理科类考生须选择选修测试(以下简称“选测”)科目两门,必修测试(以下简称“必测”)科目五门。

其中文科类考生选测科目除须选择历史科目外,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理科类考生选测科目除须选择物理科目外,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测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测科目。

古时候的科举和现今的高考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其一,都是人才选拔制度。 两种制度都是我国不同时期最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

其二,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在传统中国社会里,由于官僚的身份不是世袭的,而一个官僚在退出仕途之后,在传统中国约定俗成的财产继承方式的制约下,他的田产又在数个儿子中均分,这样,其后人则很容易在二三代以后又下降为平民。而平民又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取得功名,从而再次进入上述地主、士绅与官僚之间的精英循环过程。对于高考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上基本是照搬苏联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从1951年开始,实行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统一招生考试来选拔培养人才。?

其三,二者都是竞争性的选拔考试。 用公平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考试原则,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在成绩面前平等。在封建社会,存在严重的等级制度,科举制的出现,给一些平民和知识分子提供公平竞争进入官僚系统的机会。而如今的高考,被认为是最公平的考试制度之一,在高考面前,只要分数达到一定标准即可继续深造。

不同点:

其一,考试目的不同。 科举制主要是为国家和君王选拔官员和政治人才,是为社会政治服务,科举制在当时成为许多学子跨入官员的主要途径,也为一些学子们毕业和具有一定资格的途径。也就是说,科举制不仅是教育制度,同时也是人事选拔制度。但高考主要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一个门槛,不受政治的影响。?

其二,报考条件、考试内容不同。 科举制的报考条件非常严格,尤其是在进入三年一次的考试时,必须由官员和有身份的人推荐,否则不准参加。而高考制度下,报考条件限制较少,只要达到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可以参加考试。科举制考试内容狭窄,四书五经是主要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也通常比较呆板,主要就是写文章,文章写得越有文,越能博得阅卷老师甚至是最高统治者的青睐越好,同时还必须了解一些官场上的不成文的规矩,否则即使是优秀的文章也不一定能达到最终统治者的手中。而如今的高考制度,考试内容诸多,涉及文、理、综合,同时还有体育、实验考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考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试、机试、实验、体育测试,部分专业还对考生的身高、视力作出特别要求。同时,高考的考试内容紧跟时代步伐,理论联系实际,十分注重考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其三,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 科举制在当时社会教育结构中的地位远远要比当代高考地位高。由于科举录取的人数规模小,如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在明清时代,录取比例不到1%。而如今的高考制度下,虽然每年报考的人数非常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每年录取规模比例都呈上升趋势,至少很少有比例下降的年份,部分省录取比例达到60%。就二者作用而言,科举制主要是选拔官员,而高考培养人才,因此,科举制在社会和教育结构中的地位远远高于高考。?

其四,考生在通过两种考试后的社会地位不同。?

作为古代的科举制,每三年进行一次,只要考生考中了就成为官员,只不过是职位高低不同,每年所拿俸禄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官员,都比普通百姓的社会地位高。而如今的高考,高考考生毕业毕业之后都是普通劳动者,不管是考入名牌大学还是普通大学亦或是高考落榜,考生们的社会地位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凌驾于谁之上。而且,就算是考入名牌大学的考生在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比那些高考落榜的人更好的工作,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并不只是会读死书的“书呆子”。?

其五,性别要求不同。?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报考者均是男性,没有女性。所以当出现“女驸马”时,朝阳内外会引起强烈影响。这与中国古代男权至上是分不开的,只有男性才有权力去学习知识,即出现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当代的高考制度,男女均可参加,甚至很多时候,女考生比男考生更优秀,不得不承认:时代的发展为女子带来了希望,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文章标签: # 物理学家 # 运动员 # 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