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高州三中高考成绩_高州三中高考2021

tamoadmin 2024-07-11 人已围观

简介1.佛山、湛江、茂名、东莞、深圳、惠州、阳江2012年高考考场都在当地的哪个学校啊?2.广东高州中学的办学历史3.高州市第五中学的教学理念广东省的中学排名如下:1、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省实验中学、广雅中学、执信中学。2、深圳市: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高级中学。3、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莞一中、实验中学、东莞中学。4、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中山一中、华侨中学。5

1.佛山、湛江、茂名、东莞、深圳、惠州、阳江2012年高考考场都在当地的哪个学校啊?

2.广东高州中学的办学历史

3.高州市第五中学的教学理念

高州三中高考成绩_高州三中高考2021

广东省的中学排名如下:

1、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省实验中学、广雅中学、执信中学。

2、深圳市: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高级中学。

3、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莞一中、实验中学、东莞中学。

4、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中山一中、华侨中学。

5、珠海市:珠海一中、珠海二中、斗门一中、实验中学。

6、佛山市:石门中学、佛山一中、顺德一中名。

7、惠州市:惠州一中、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博罗中学。

8、汕头市:金山中学、潮阳实验学校、澄海中学。

9、汕尾市:龙山中学。

10、潮州市:潮州金山中学、饶平二中、潮州高中。

11、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梅县高中、兴宁一中。

12、揭阳市:揭阳一中、普宁二中、普宁华美实验中学。

13、韶关市:北江中学、南雄中学、实验中学。

14、清远市:清远一中、华侨中学、清远三中。

15、肇庆市:肇庆中学、肇庆一中、高要一中。

16、云浮市:云浮中学。

17、江门市:江门一中、江门二中。

18、阳江市:阳江一中、阳春一中、实验中学。

19、茂名市:茂名一中、高州中学、信宜中学。

20、湛江市:湛江一中、吴川一中、湛江实验中学。

21、河源市:河源一中、田家炳实验中学、河源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广东中学

佛山、湛江、茂名、东莞、深圳、惠州、阳江2012年高考考场都在当地的哪个学校啊?

高州第三中学今秋申评广东省一级学校,通过创建省一级学校这一过程,完善各种设施设备,打造强势师资队伍,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全面提升学校内涵,打造城区优质完全中学。为了加快发展高州第三中学,学校着眼长远,从环境育人角度出发,按照省一级学校标准,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逐步完善各种设施。高州三中新建了塑胶跑道运动场1个,标准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4 个;配备了高标准的语音室1个,高配置电脑室2个,规范化物理实验室3个,现代化化学实验室3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电教平台;宿舍安装了二十四小时冷热水供应系统;教学楼安装了直饮水供应系统;校园安装了摄录安全监控系统;规划建设一幢综 合大楼和一幢高七层3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学校教学楼、宿舍楼全面装修,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合理布局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休闲区,绿化美化校园,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010年10月,该校经广东肇庆学院专家考评定为肇庆学院大学生社实践活动基地。

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高州第三中学致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师队伍,实现“质量立校”。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互学互长的方式开展校本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订阅各种教学资料,学校都给予补助;不放过任何一次参加省、市各级教研活动的机会,争取多派老师前往,等等。该校教师有2人参加茂名市十百千名师工程学习,42人参加高州市骨干教师培训,74人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2人被列为名教师培养对象,1人被评为高州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36人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22人在高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近一年多来,老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朱启敏老师参加广东省数学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省二等奖,参加茂名市青年说课比赛获一等奖;钟家信、黄家权的教学论文获广东省一等奖,有150多人的教育教学论文荣获茂名市、高州市一、二、三等奖。

“知识改变命运,品格成就未来。”在注重教学的同时,高州第三中学更重视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如通过开展感恩孝敬活动,以 “情”为突破口,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亲情和良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促使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航标;通过开展励志教育,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磨励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通过开展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秉承 “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三中人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敢于真抓实干,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三中的校容校貌,改变师生的精神面貌。整个校园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相信高州三中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2013年以上线人数全市排第五的优越地位。

2014年全校上高考重点线人数6人,重点院校单招术科及文化课过重点线23人,合计29人;本科上线人数219人;专科上线人数1077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理科4人,美术2人,共6人上重点线,其中理科最高分黄灏587分。本科A上线75人,居全市第五名;上专科A线606人,居全市第五名;专科上线率90.96%,紧随高州中学、一、二中,居全市第四名,开创历史新纪元。

2015年高考高州三中高歌猛进,硕果丰盛,全线飘红。

一、2个连续:连续两年稳居全市第四名,连续两年破千人大关

专科以上上线率为90.31%,连续两年稳居全市前四名;上线人数1007人,连续两年破千人大关,全线飘红。

二、1个第一、1个第四和5个第五:各项指标一路飙升,高歌猛进

1、2015年奖学金获得者、我校清华班首届毕业生温闻安理科裸分总分620分,居同类学校第一名。

2、文科类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科平均分均居全市第四。

3、上重点线人数11人,比去年增加5人,大幅增加83.3%;上线人数稳居全市第五。

4、上本科(2A)线人数108人,更是比去年增加42人,大幅增加63.6%;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五。

5、上本科(2B)线人数223人,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五。

6、上专科(3A)线人数568人,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五。

7、语文、理科数学、英语科平均分居全市第五。

三、11名留学生:特色教育放异彩,莫观彬“羊群效应”,凸显强势

张镕华被世界四大顶尖美院之一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录取;王金霞被韩国东国大学录取;钟清晓、张柏用、江远、吕金燕、张镕华、陈智杰、姚聪、肖雪莹、姚慧敏被意大利名校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佩鲁贾美术学院、那不勒斯美术学院录取。开拓出一条学生艺术成才的新通道,凸显高州三中在高考艺术教育领头羊的强势。(莫观彬:2014年高考明星,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学生)

四、首届“清华班”学生全部上榜,彰显“精品三中”魅力

首届清华班共88人参试,上线率100%,重点线6人;本科线64人,本科上线率72.73%,彰显“精品三中”魅力。

广东高州中学的办学历史

一、佛山三中

佛山一中

佛山二中

佛山华材职校

二、湛江市区:

赤坎:湛江一中,附中

霞山:湛江二中,湛江四中,湛江二十中,湛江二十三中,湛港一中(现二十一中)

坡头:坡头一中

廉江:廉江一种,廉江二中

遂溪:遂溪一中

吴川:吴川一中,吴川三中

雷州:雷州一中

徐闻:徐闻中学

三、茂名

全市共设33个考场(含高职并在普通高考考场),其中市辖5个、茂南1个、茂港1个、信宜市5个、高州市8个、化州市7个、电白县6个。

市直共设5个考场(含高职并在普通高考考场),分别为市一中考场、市十六中考场、市十七中考场、市实验中学考场、市十二中考场(含高职类考场)

高州市有:高州中学考场,高州一中考场,高州二中考场,高州三中考场, 高州四中考场,高州五中考场,高州七中考场,高州石鼓中学考场。

信宜市有:信宜中学考场,华侨中学考场,信宜一中考场,信宜二中考场,信宜三中考场

电白县有:电海中学考场,电白一中考场等

化州市有:化州一中考场,化州二中考场,化州三中考场,化州九中考场等

茂港区有:茂港一中考场

茂南区有:茂名市十中考场

四、东莞:

东莞中学 东莞市第一中学 东莞高级中学 东莞实验中学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玉兰中学 东莞中学初中部 可园中学 万江中学 南城中学 虎门中学 常平中学 东华高级中学 光明中学 东莞经贸学校 南城职中 东莞理工学校 市职业技术学校 东城职校 东城一中

五、深圳

罗湖 深圳中学 碧波中学 翠园中学 翠园中学初中部

福田 实验学校中学部 高级中学 红岭中学 福田中学

南山 南头中学 深大附中宝安 宝安中学 新安中学 松岗中学 西乡中学

龙岗 龙城高级中学 龙城初级中学 布吉高级中学

六、惠州

惠城区:一中新校区、九中、实验中学、华罗庚中学(改设)、黄冈中学; 

惠阳区:惠阳高级中学高中部、崇雅高中部、惠阳一中实验学校、中山中学;

博罗县:博罗中学、博罗华侨中学、博罗高级中学、罗阳二中(新增); 

惠东县:惠东中学,惠东高级中学,惠东平山中学;

龙门县:龙门中学; 

仲恺区:不设考场,高三考生在市区实验中学考试。 

七、阳江

市区考场分布在阳江一中、广东两阳中学、同心中学、阳江二中。

阳春市考场在阳春一中、阳春二中、阳春实验中学;

阳西县考场在阳西一中、阳西二中;

阳东县考场分布在阳东一中、阳东广雅中学。

高州市第五中学的教学理念

隆庆三年(1569年),高州知府吴国伦将府学改称南岳书院,与全国府学改书院一致。

万历四十年(1612年),知府曹志遇重修郡学,扩大规模,将南岳书院改称笔山书院。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高州府知府吴柯,将笔山书院更名敷文书院。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高州府知府吴柯(江南徽州人),改建敷文书院。

雍正八年(1730年),高州府知府张兆凤(浙江分水人),为书院添建讲堂、问字亭,左右增建书舍。

乾隆十九年(1754年),巡道王概,清查旧项,捐添膏火,重修学舍,便将不能维持的15个书院(高明、朋来、茂山、四水、东津、拱极、墨池、笔山、参天、潘江、三至、安乐、敦仁、观澜)的地租清查俱拨敷文书院。

嘉庆五-八年(1800-1803年),知府修缮敷文书院后又易名为高文书院。

道光三年(1823年),学生、举人林召棠(字芾南,广东吴川人)获癸未殿试状元。

咸丰二年(1852年),伊霖(字云岩,满州正黄旗人,举人出身)署高州,拨款重修高文书院。

咸丰五年(1855年),信宜县梁巍(字恩焕,顺天举人,庚戌进士)改修书院的内堂、厅房、门户。

咸丰六年(1856年),高州城遭特大洪灾。书院楼舍,多圮于大水。

咸丰十年(1860年),邑人陈兰彬、杨颐提倡重建高文书院。

同治六年(1867年),巡道陆心源(浙江归安人)为书院捐银300两及前筹防局为书院捐钱200千文。2项合共559千990文,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59千90文。又将六属公捐银367两拨给书院,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银36两7钱。

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州府知府额哲克为书院捐银500两,并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银50两。

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州知府楼震(浙江人,进士出身),审讯结束唐演勋等诉讼案,罚钱500千文。楼震将此罚款拨入书院,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钱50千文。

光绪十五年(1889年),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为书院题匾,曰:“敬业乐群”。题楹联曰:“学有根基培养坚时乃担得圣贤许多事业,士先器识源流贯后方做成民物莫大文章”;为内堂题匾,曰“高堂”。楹联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所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高雷廉巡道叶大遒,提倡学术,奖饬士风,为书院大门署联,曰:“观山钟秀气,学海助文澜”。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将官办书院改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高雷廉巡道吴永与邑绅士江慎中、周廷劢、梁宗矩、李维寅、李崧年等筹备建立学堂,将高文书院改制为高郡中学堂,逐渐接近近代的学府建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郡中学堂于3月15日正式开学。这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运动中较早涌现出来的新学制学校。

宣统三年(1911年),当地政府奉命又将高郡中学堂更名为高州官立中学。是年,高雷地区先进青年林云陔、熊英、谭惠泉、周瑛等均就读于高郡中学堂。在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他们创立了先进组织“新高同志社”和“雄辩学会”,购阅《民报》、《革命军》等进步刊物组织社员阅读,并定期进行演讲,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前夕,学生周瑛变卖家产筹备革命活动经费,全力协助林云陔、谭惠泉、梁宣诚等人在高州组织民军,建立起义总指挥部。辛亥革命爆发后,高郡中学堂学子带领高雷人民揭竿而起,响应武昌起义。 民国四年(1915年),学生张昌言挺身而出,反对校长陈宪弼盗用全校名义通电劝进袁世凯称帝。

民国五年(1916年),校长林拨萃奉命将高州官立中学易名为广东省立高州中学。

民国八年(1919年),是年确定以“诚爱勤俭”为校训。6月1日,省立高州中学、茂名县中学、省立高州农校校友会(学生会)干事代表在高州城南皋学舍召开会议,组成高州中学学生联合会,并作出决议:一、向全国发出通电,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二、各校举行罢课游行,唤醒民众。三、组织街头演讲队、商旅稽查队向群众宣传救国道理,呼吁提倡国货,抵制日货。6月2日,县城中小学百多人,示威游行,队伍自对圣殿坡出发,经大街(中山路)向大陵驿(新安街)出小西门到城北关帝楼,再转向城郊小街。他们高举五色共和旗,扛着“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长幅标语牌,高呼“拒绝和约签订”、“打倒卖国贼”的口号。所经之处,观者如潮。同日,学生演讲队上街散发《高州学界告同胞书》,并到处发表演说,向群众宣传。学生商旅稽查队上街查封“仇货”。将“会香”商店运入的大批日货“光明火柴”置于文明门前空地烧毁。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五卅”惨案消息传至高州,高州中学等学校学生会联合起来,恢复“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联合会,通电抗日,举行示威游行,组成国民外交后援会,要求取消不平等条约。

民国十五年(1926年),欧钟瑞任校长时,是年7月奉令将广东省立高州中学改称广东省立第九中学,体现“省立”性质。5月,学校率先成立共青团组织。

民国二十年(1931年),高州中学学生在抗日救亡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义勇军。自备军械军装,聘请车驾龙为教军,早晚操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学校奉省教育厅第935号训令,又将广东省立第九中学更名为广东省省立高州中学。解放后经省教育厅批准,再更名为广东高州中学,沿用至今。七百多年来,尽管学校名称随着朝代更替不断变换,但她的办学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只在“文革”期间停办过十年。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高中毕业升入中山大学8人,襄勤大学10多人,其他大学及学院各10多人。初中毕业升入本校高中28人,入高州农校、茂名师范各7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高州中学进步师生积极响应中共号召,自发组织起来,自觉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空前高涨。师4班学生廖盖隆、杨优德和普8班余荣中等于暑期组织同学留校搞抗日宣传。下乡宣传历时10天。秋,新生一入学,即又组织进步同学,成立“抗日救国星期六下乡宣传队”。全级分成5队,每队20—50人不等,到县内东南西北中5个区宣传。同时又组织“抗日救亡剧社”、“新书合作社”等进步团体。在没有***组织具体领导的情况下,主动根据革命报刊介绍***的抗日主张开展工作。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学生周瑞腾、梁巨汉等10多人到广州买回100多本马列主义书籍,在高州城“成蹊书室”成立真理读书会,定期学习讨论,宣传马列主义真理。在校内组织大型读书会。廖盖降、杨优德和杨琳熙(杨毅)、卓树基、程均昌、杨进琳、刘叔祥(女)、余荣中和李淑珠(女)等9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9月,中共高州中学支部成立(此为中共高州中学第一个支部)。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高州城遭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狂轰滥炸,学校被逼迁往城东镇头岭,建茅棚上课。高州中学很多学生参加学生军。专员公署举行学生抗战智能比赛,高州中学演出的《战时家庭》(区毓栽老师导演),获戏剧汇演2等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避免日寇空袭,高州中学奉命迁址黄塘乡双花村、大坡垌村(今高州水库库区),借用土地庙、黎家祠等4处为学生宿舍,新建部分瓦房和葵蓬栅作办公室、课室和单身教师宿舍。条件十分艰苦。

民国三十年(1941年),是年,学校聘请了在高州基督教会工作的美国人裴XX(其时,全校师生尊称其为裴姑娘)担任英文课。开高州府聘请外籍教师之先河。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广州培正中学、广雅中学、香港文化中学、新会县国民中学、协和中学等学校的学生数十人转学来高州中学就读。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地下党员黄泮光吸收苏朝兴、江潘茂(江超)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是高州中学第一批新青团员。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全校师生为纪念梁同寅校长掌校10周年,捐资建筑“同寅堂”。11月2日,高州城获解放。陈赓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一说是陈赓部队的朱尤林同志率部入城。中共茂名县委书记龙思云和茂名县县长梁昌东、副县长周梦吉、熊夏武(三人均为高州中学校友)率领队伍迎接,陪同部队首长进入县政府大门。群众夹道欢迎。锣鼓喧天、鞭炮动地。高州中学师生列队到南桥头外、深窿一带欢迎解放军进城。第三天,宣布茂名县人民政府成立。三位正副县长均为高州中学校友,全校师生无限欣喜与自豪。高州历史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广东高州中学也随之进入了全新的时期。

高州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时期,就读于该校的进步学生,曾先后创立“新高同志社”和“雄辩学会”,秘密阅读进步书刊,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有些人于辛亥革命前夕参加同盟会,投身到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去。

早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校毕业生黄平民、朱也赤就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后来分别担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特委委员,成为当时广东南路著名革命家,1928年两人壮烈牺牲。

当时的国民党人梁华盛、邓龙光等,原为该校学生,后来投笔从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斗在革命前线。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该校毕业生廖盖隆、杨优德、杨林熙(杨毅)、卓树基、程均昌、杨进琳、刘淑祥(女)、余荣中、李淑珠(女)九人于1938年7月有目的有组织地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为高州中学校史写下光辉的一页。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该校学生掀起了遍及全县的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9月至1949年10月解放,该校一直有中共支部,人们称誉高州中学为“高州青年的革命摇篮”,“高州学生运动的基地”。 1950年,广东省教育厅行文将高州中学命名为广东高州中学。

1953年,高州中学校友、教育部副部长林励儒以副部长名义拨给学校一套完整的数、理、化、生四科教学仪器。

1951年和1957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先后新建两栋砖木结构的标准教学楼五一楼和五四楼,于1954年将喜元学舍、蓝田学舍拨给高州中学,改善高州中学的办学条件。

1956年,出现数学科和政治科两名广东省单科高考状元。

1957年,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和升大率,仅次于广州华南师范附属中学,名列广东省第二名。

1957年寒假,全体教师往湛江市参加整风派斗争学习,扩大化,陆士风、梁镇宇等五人等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直至1976年后才陆续得到平反。

1958年,国家颁布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为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县政府拨镇头岭南、引鉴河北十多亩土地和东风坡几十亩荒地给高州中学办农场,农场所收获的青菜供给学生饭堂。

1958年底至1959年,高州中学与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合并为高州县第一中学,后又改称高州中学,1959年下半年解体又恢复各校建制。

1960年秋,广东省教育厅又直接分配了两名师院优秀毕业生到高州中学任教师。

1960年,县政府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的蓝田楼,1963年拨款将五四楼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1964年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实验楼,1965年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喜元楼,先后将县教工招待所(今教工宿舍旧三十套处)、儒宗学舍(今中山路南侧教工宿舍处)和荔云学舍(今中山路北侧教工宿舍)和珠光阁、卢家馆、文学馆、协中馆四间学舍(今新建学生饭堂和第一、二、三幢学生宿舍处)拨给高州中学。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学生停课闹革命和外出大串连,学校领导和许多教师被批斗,学校处于瘫涣状态。从校长到教师三十多人被诬为特务集团,覃恩汉副校长被迫自杀身亡。1968年秋66、67、68三届高初中学生毕业。全体教师赴南塘公社,参加全县中学教师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1969年县革委下令解散高州中学。 1978年,高州中学复办,获得了新生,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办学规模和质量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1978-1989年,达到省重点中学的水准。规模上每年初中4个班,高中4个班,基本上恢复到60年代的规模,质量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先后涌现三名广东高考状元。

1989年,应届毕业生升学入线率达87.9%,高州中学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

1987年,美籍华人杨懿熙和杨球熙两姐妹捐资12万元,设立杨氏奖学基金。后来,校友、香港同胞江可伯捐资25万元,设立江氏奖学基金,校友、美籍华人许国枢设助学金,校友、北京大学沈叔平教授的学生设立沈叔平奖学金等。

1995年4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1998年12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2年,学校高中部搬至城南新校区。

一、理清办学思路 明确办学目标

根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市政府和教育局从实际出发,决定对高州五中和高州三中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办学结构调整;七月中旬,高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决定市五中和市教师进修学校实行分离办学,将高州五中职业教育办大办强。根据高府办[2009]60号文要求,高州五中从2009年秋季起不再招收普通高中生,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打造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办出学校特色,办成我市职教中心,并逐步跻身省级、国家级重点职中行列。为此,学校制定了2008—2011年发展规划:

1、明确发展目标。按照国家规定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标准规划建设,到2011年,在校生达6000人以上,年培训2000人,建成我市城区规模最大的职中及市职业教育中心。

2、加大资金投入。计划扩大征地5万平方米,使校园增至12.8 万平方米;新增建设面积4.8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达8万平方米;学生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总值新增1500万元。已申报项目包括:教学楼一幢73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四幢16000平方米、学生饭堂楼一幢7000平方米、实训楼一幢14000平方米、征地50000平方米。建设资金共需投入6850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专项投入5350万元,地方财政专项投入1000万元,学校自筹850万元。

二、创办特色学校 打造职教品牌

高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决定给高州五中的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州五中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把握良机,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努力创办特色学校,打造高州职教品牌。

1、坚持德育为首,提高育人效果。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德育努力做到“四抓”。

抓好课堂,注重学科德育渗透。学校认真抓好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教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抓好基础,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学校不断优化学校的文明礼仪环境,强化师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学校还将每年的三月份和十一月份定为文明礼貌月,政教处针对中学生的特点,紧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保证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抓好活动,德育工作注入活力。校园文化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很大的牵引力,学校结合专业教学特点,根据青年学生的广泛兴趣,组建了小型多样的校园文化团体。每学年组织大型活动,如体育运动会、文艺晚会、专业技能大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同学积极活跃在第二课堂,受到了很大的教益。

抓好基地,拓展育人环境。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学校通过请市法制局干部作法制报告,参加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和公益活动,同时开办了家长学校,学校的德育工作已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锻造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确保文化课教师学历100%达标,专业课教师80%以上为“双师型”教师;

(2)按比例足额配备教师,专业教师一定要“专业”;

(3)加强师德师风教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4)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或省级各类培训,造就一批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他们具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

强化教学管理。学校首先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积极开展教学练兵活动,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树立质量意识。其次,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教师育人行为。《教职工考勤条例》、《教职工考核条例》等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执行中的人性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育人的责任心。第三,深入持久地开展名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有计划邀请省、市教育专家来校讲座,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使一批年轻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中间力量。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办特色学校”的理念,追求卓越,崇尚创新,从严治校,从严治学,科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几年来,学校职中毕业生参加“3+证书”高考呈现分数高、入线率高和录取率高的“三高”特点,2006年关明珠同学以总分818分成为茂名市高职类高考状元。

3、瞄准就业方向,培养实用人才。学校的职业教育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实行“教育——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实现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和专业实践课程的实用性,狠抓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的“才、艺、能”得以广泛的释放,真正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人才市场动态,学校开设了《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同学确立“先就业,再择业,低定位,高就业”的务实态度。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开展“订单式”培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推荐学生就业。学校长期向广东美的集团、深圳市索菱公司、深圳丸泽机电公司、富仕康集团、特蕾新国际幼教集团等30多间企事业用人单位推介本校毕业生,由于我校毕业生思想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

4、创新办学模式,办出学校特色。

(1)设置特色专业:学校计划开设当今社会热门的信息技术、现代制造、现代商务、旅游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五大类20个专业,包括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商务英语、财会电算化、环境治理技术、环境保护与监测、幼儿教育等,重点创建3至5个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专业。

(2)创新办学模式,构建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学校大力推进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与骨干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与中外合作办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的课程和管理办法,按照企业的用人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确保学生就业,确保用人单位满意。

(3)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文章标签: # 中学 # 高州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