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_小万高考地理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江苏小高地理知识点2.2019高考地理31种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万能公式套路3.高考地理的选择题答题技巧4.求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要全!5.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整理6.高中地理答题术语 万能模板7.高考地理大题专题答题技巧8.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知识 很多的时候,死记硬背并不是最好的 方法 ,而且需要找到正确的思路以及灵活记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技巧,希望

1.江苏小高地理知识点

2.2019高考地理31种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万能公式套路

3.高考地理的选择题答题技巧

4.求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要全!

5.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整理

6.高中地理答题术语 万能模板

7.高考地理大题专题答题技巧

8.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知识

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_小万高考地理

很多的时候,死记硬背并不是最好的 方法 ,而且需要找到正确的思路以及灵活记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1

(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高中地理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注意题目分值,高中地理分值高要注意扩展答题要点,扩展中不能与题目矛盾,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2)高中地理答题文字尽量少而精,注意突出关键词,注意“不问不答、多问多答、先问先答”的答题规范。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中地理综合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3)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具体详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如“旧金山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答为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不必具体指出洋流名称。

(4)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应用地理术语。如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语言,是衡量考生答题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答案要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

(5)高中地理答题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不容易使阅卷教师找得分点。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2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3

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及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4

一.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5

高中地理影响气温的因素及降水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6

描述高中地理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 雨水 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7

影响雪线高低的地理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技巧相关 文章 :

★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万能模板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汇总集锦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和规律总结

★ 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精选

★ 最新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汇总

★ 高三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 地理高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技巧运用

江苏小高地理知识点

一、掌握气候特征的城市: 北京、上海、东京、首尔、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休斯顿、渥太华、温哥华、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利马、圣地亚哥、布宜诺斯艾利斯、悉尼、珀斯、开罗、开普敦、摩加迪沙(要知道的是索马里一带气候)马德里、里斯本、巴黎、马赛、伦敦、雅典、罗马、柏林、莫斯科、巴格达、德黑兰、迪拜、达卡、雅加达、马尼拉 以上有一部分是首都,不仅要知道的是城市气候和位置,同时要清楚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周边范围的气候特征以及洋流,考的最多的应该是地中海气候~~(ps:小知识点一个 第一个因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消失的国家 是 图瓦卢~~) 二、矿产资源的国家地区 石油:中东波斯湾(科威特)、北非(阿尔及利亚)、南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俄罗斯中部(秋明油田)、墨西哥湾(休斯顿)、几内亚湾(尼日尼亚)、大庆、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中国南海 、北海(英国)、东南亚(文莱 印尼) 铁:巴西 澳大利亚 印度(德干高原)俄罗斯中部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煤:中国山西 德国鲁尔区 俄罗斯中部(库兹巴斯煤田) 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澳大利亚 黄金:南非(我想这是个热点,明年世界杯在这里举行,2012中也把南非的德拉肯斯山脉作为新的世界最高点结束) ps:1括号内是一些代表性国家和地区,不是唯一 2.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资源成为新考点,可以关注下美国阿拉斯加 3.随着高科技发展,更应该关注新兴产业,如美国硅谷 日本九州岛 慕尼黑 等等~~~ 三、城市的区位 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万变不离其中就是1.交通便利(有港口有河流或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等等) 2.地势平坦 3.科技发达资金技术设备领先 4.人口素质(有大学有科研机构等等)5.环境宜人 本人已毕业两年,地理小有心得,希望对楼主高考有所帮助~~目前正致力于研究艾泽拉斯国家地理 望给予好评~~~谢谢

2019高考地理31种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万能公式套路

1.2018年江苏地理小高考必背知识是什么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原因外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辐射比较稳定;自身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质量、体积适中;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液态存在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

(石油、天然气)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2.2018年江苏地理小高考必背知识是什么

考点

1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1

)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2

)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

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

2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

2

)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条件

原因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稳定的光照条件

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适宜的温度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有液态水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液态存在

考点

3

: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1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

2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

3

)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考点

4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1

)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

2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

11

年。

(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3.急:求江苏省2010小高考

一、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09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二、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建议考生将对图表的复习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

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

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

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本轮复习,考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三、重视解法授之以渔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考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其次,考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四、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 *** 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考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4.江苏地区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5.江苏省人教版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

6.求江苏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

高考地理的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考试中地理是其中的一个科目,选择题短小精悍不容小觑,主观题答题量较大,需要掌握的知识涵盖面较广。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地理答题的模板及套路,供参考!

高考地理31种答题模板

河流

1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6.凌汛

2

河流的水系特征:

发源地、长度、入海口;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和支流形状;7.有无湖泊沟通。

3

河流水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什么气候区,降水丰富;②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③支流众多,水系庞大。

4

河流的补给:

雨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5

河流与地下水和湖泊水的补给关系:

丰水期河水补给给地下水和湖泊水,枯水期反之。

6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流量变化与气温有关,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7

河流有凌汛的条件:

①由低纬向高纬流。

②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气候:

1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3

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4

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

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

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5

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

(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

6

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②降水少。

③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7

海洋性气候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

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8

干湿度影响因素: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9

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

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

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10

风力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

2.距高压中心远近;

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

4.植被多少;

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地球的运动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

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2、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反之则雪线高)

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

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

4、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5、怎样分析理解不同海区盐度的差异成因?

1.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在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洋流的影响和径流稀释作用。

影响因素

影 响

气候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FONT>蒸发量,盐度较高

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海区的封闭度

影响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

6、怎样分析赤潮成因?

1.温度和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

2.风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风小,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

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断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人海洋,过度的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7、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

1.纬度位置——决定了山麓基带类型

2.相对高度——决定了水热状况变化的程度(以上两点决定自然带数量)

3.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

4.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

2019高考地理高分套路技巧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求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要全!

对于文综考试来说,地理选择题一直是地理中考试题的主要题型,是命题专家着力研究、力图充分挖掘其测试功能的一种题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的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的选择题答题技巧

1、直选法

心理学上认为识记过的知识重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能明确地把它们再认再现出来。高考地理根据题干要求,通过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出答案,这种方式就叫直选法。

2、排除法

排除法是考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解题 方法 。一般有两种情况:

(1)排错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或是指与高考地理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即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在题干设定的情境下不符合题干意思。

(2)排异法。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的一项的高考地理选择题。要做好这类试题首先要仔细审题,切记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试题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3、代入法

对于高考地理计算型选择题或者地理事物关联型选择题,有时解答比较麻烦,就可以采用代入法,将四个选项带入题目或者图中进行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答案。

4、图解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图解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图解法能将一些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用简单的图示显示出来,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高考时避免过失性丢分。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5、辅助线法

对于考查等值线图的高考地理选择题,解答时采用辅助线法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特别是在等值线图上确定寒流和暖流、低压槽和高压脊、山谷和山脊、海岸线两侧气压和温度的差异、等压面上下的气压差异等,通过添加辅助线可使比较模糊的图是信息趋向明朗化、简单化。

6、推理法

(1)数值范围推理法: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读出地理事物的准确数据,但可推断其可能存在的数值范围,从而得出结论。

(2)因果联系推理法:根据地理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

7、优选法

在解答高考地理选择题时,有时候会感觉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干要求,这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间接”“根本”等关键字眼,对于这类试题,就应该采取优选法进行取舍。

8、计算法

在高考地理选择题中,有的试题需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通过计算推导出答案。这种类型的试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区时、地方时和昼夜长短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角度和楼间距的计算,但地理计算重在考查方法、规律的掌握情况,计算过程相对简单。

9、排序法

高考地理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按时间组合、空间组合、时空组合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的基础是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解题时应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自己先试着排序,再按题干要求与备选项进行对照,如果二者相符则为答案。

10、比较法

有些高考地理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与题意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解答此类选择题时,不能只是确定选项的对与错,而应对各个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各个选项与题干关系的紧密程度。比较法与优选法是有很大区别的,解答的关键是要看清题意,仔细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1.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应认真阅读,并很快归纳出中心思想,最后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出立意。然后再看设问,就能很快找出答案。

2.文综选择题非常容易猜测。特别是难题,如果这些题大多数人都不会,每一个人都有猜测得分的机遇。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一般比较容易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而我们只要看哪个选项和题目表述的内容更加契合,就有非常高的概率选对。

3.选项之间的对比可以帮助做题。高考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设置考生一时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高考地理如何提分

第一,重视高考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包括读图、绘图的能力培养,表格信息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考试技能。做到脑中有图、胸中有图。考生一定要多动手动笔,加强高考地理考试技巧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手脑并用才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

第二,要强调地理信息能力运用。高考地理试卷中大部分题目都有图或表,要求考生能够从图表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显形或隐形的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解答问题。要充分挖掘题干,在吃透题干提供的显性信息基础上,还要充分挖掘高考地理题干中所蕴含的隐性信息,保证答题的完整度。

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考生平常要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关注时政 热点 ,关注热点问题中的海南元素。比如国际旅游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昌江核电站、海南生态岛、东环铁路等内容,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高考地理试题只有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充满活力。

万能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常见的有以下:

逆温、温度变化原因、温差大小、光照强弱、降水、气压、天气、气候、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盐度、洋流、渔场、赤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地貌成因、地质构造、河流水文变化、旱涝、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逆城市化

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类高考地理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分析的时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开发与环保类

一般要先答出某地区的资源状况,再答出开发这种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危害、 措施 及治理类

如能源措施、某工业区的整治、某环境问题的措施、某大河流的治理

意义类

一般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

画图类

多为画地形剖面图

高考地理的选择题答题技巧相关 文章 :

★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整理

★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

★ 高考地理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

★ 高中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解题策略

★ 高中地理大题选择题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选择题类型解题技巧

★ 高考地理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分析

★ 高考地理选择题技巧及专题训练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

高中地理答题术语 万能模板

#高考# 导语地理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地理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是 无 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习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知识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3、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4、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5、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6、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7、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峰的移动方向。

 18、判读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位南半球。

 19、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0、主要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区别: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在地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21、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风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2、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安第斯山脉南部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23、“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24、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5、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26、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度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7、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降水量丰富。

 28、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29、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30、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地区和对应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31、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32、自然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区分清楚——水资源和气候资源是交叉关系,都属于自然资源。

 33、能源与能源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资源,还包括二次能源等;而能源资源仅指自然资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资源。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4、台风中心无风,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35、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36、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量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37、寒潮危害与寒潮势力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一般发生在冬季。

 38、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9、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40、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的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知识点

 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13、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4、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5、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发展。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6、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比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17、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18、逆城市化不是城市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19、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20、注意区别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21、注意区别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

 22、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23、根据市场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2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者运价,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河流、铁路、公路等。

 25、注意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与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和管道)的区别,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不能混用,其中管道既是运输线路,又是运输工具。

 26、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定。因此不能笼统地讲水运地位在逐渐下降。

 27、在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时。科学技术往往作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经济条件之外的区位因素。

 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呈“之”字形弯曲的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高坡陡的地区。一般的山区多通过开凿隧道的方式修筑公路。

 29、城市道路网的判断一般根据该城市所在国家进行;欧洲的城市一般为环形放射式,我国的城市多为方格——环形——放射式。

 30、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并非全部是工业产品,还包括小麦、羊毛、牛肉等少数农畜产品。此外,发达国家还常出口资本和技术。

 31、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32、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33、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34、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但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因为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

 35、注意区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两个概念:前者是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发生频率。

 36、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37、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

 38、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而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直至达到“零”排放。

 39、生态农业是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只注重其中某一项利益的农业不是生态农业。

 40、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为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41、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减少。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人口增长数仍然很大。

 42、注意生育率和出生率的联系与区别: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43、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应该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但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标准。

 44、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45、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前者是指一个地区在相对稳定条件下资源环境所承载或容纳的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强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后者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合理容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46、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制,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运移动。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47、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重要标准:跨越行政区域界线的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一般指一年以上)。

 48、在对人口统计图判读时,要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采取粗略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判读数据。

 49、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注意大陆和大洲的区别:世界上有六个大陆,七个大洲,但并不能说大陆比大洲范围大或者大洲比大陆范围小,比如亚欧大陆比亚洲大,澳大利亚大陆比大洋洲小。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并不是面积的亚洲,而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不是面积的太平洋,而是面积最小的北冰洋。

 3、注意内海(伸入大陆内部或位于一国领土内的海域)与陆间海(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域,如地中海)的区别

 4、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特征的异同:都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差异。北美洲东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南美洲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大山系;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平原、西部为高原。

 5、注意北九州与九州的区别:北九州是日本工业区的名称,九州是日本四大岛屿之一。

 6、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流经印度的河流是恒河。

 7、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地区最近线路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

 8、埃及盛产长绒棉,但其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9、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纬70°,但终年不冻,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温暖气流。

 10、渤海是我国内海,而不是边缘海。

 11、我国位置最靠北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靠东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台湾省。

 12、主要山地与山区的区别:山地是一种地形类型,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而山区既包括山地,又包括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13、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

 14、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能辐射,但其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因为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

 15、注意几条地理界线的区别: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6、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是长城,小麦与水稻种植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17、浙赣线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至湖南省株洲市之间的铁路。京广线、浙赣线与湘黔线交会于株洲市,而不是长沙。

 18、注意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的位置: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沿岸,而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以北。

 19、我国的河流除注入太平洋外,还有一线河流注入印度洋(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20、注意我国两个有色金属矿的矿产地名称:湖南锡矿山——锑矿;青海锡铁山——铅锌矿。

 21、注意鞍山与马鞍山的区别:鞍山位于辽宁省,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两地都是我国的铁矿产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但两地位置相差很远。

 22、东部和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布是降水量和气温。

 23、注意西部经济地带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区别:西部经济地带指西部十个省(市、区);而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经济地带的全部、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24、注意三江源、三江平原和三江并流中“三江”的区别: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境内;三江平原指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位于黑龙江省境内;三江并流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景观,位于云南省境内;这里的“三江”是指不同的河流。

 25、注意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区别:水资源一般指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主要指某河流所蕴藏的水能。

 26、修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而不是发电。

高考地理大题专题答题技巧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高中地理必背万能答题术语及模板

一、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1)直选法

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的,这类高考地理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高考地理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虽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2)图文转换法

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

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在答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高考地理答题效率。

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知识

高中地理知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广,很多同学乐学地理,但又害怕记忆地理知识。学习好地理的关键是心中有个图,不但能知道这些知识,还要能指出在什么方位。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大题专题答题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考地理大题专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答题建议

地理答题注意事项

高考地理大题专题答题技巧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 方法 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二、等温线专题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5.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 其它 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

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三、等 潜水 位线专题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

高考地理答题建议

1.读懂题意: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

地理答题注意事项

答题用地理专业术语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

要回答好高考地理简答题,除了遵循以上答题规范外,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遵循以下技巧:

一是防止漏答,答题尽量少而精,但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适当多答。

二是要掌握详细和模糊的技巧。

三是要条理清楚。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必须分条分段,一个知识点一条。

<<<

高考地理大题专题答题技巧相关 文章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汇总集锦

★ 高三的地理题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汇总

★ 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

★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 地理高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技巧运用

★ 高考地理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和规律总结

★ 高考地理的选择题答题技巧

★ 秒杀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导语:距离2017年高考只剩下不到两个礼拜的时间了,在此我先预祝各位高考学子稳定发挥,乃至超长发挥,考出自己满意的分数,此外,我也为大家分享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几大概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知识

一 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中各种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星云等都属于天体。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所构成不同等级,构成天体系统至少要有两个天体,如地月系、太阳系等。

 区别?天体是独立的个体,天体系统是多个天体的集合。

 二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三大金锁链条件,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指形成三大条件的地球自身和宇宙条件,如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等。

 三 光照与热量

 光照?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海拔高度有关。通常太阳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热量?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

 区别?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四 积温和无霜期

 积温?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根据?10 ℃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

 五 恒星日与太阳日

 恒星日?指地球以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上的某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连续两次对准恒星的时间间隔,是地球真正的周期,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指地球以太阳作为参照物,地球上的某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连续两次对准恒星的时间间隔,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为24小时。

 六 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近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

 远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由于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地轴的宇宙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此,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冬至日?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夏至日?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区别?冬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近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近日点;夏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远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远日点。

 七 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

 昼夜现象?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它是由地球本身的性质造成的。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以外的地区昼夜长短产生周期变化的现象。

 八 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

 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即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国际标准时间?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也称格林尼治时间或中时区的区时。

 九 日界线与180?经线

 区别?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时刻为0∶00的经线,经度不定,一条是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的线,由于180?经线跨过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为了使岛屿保持一致的日期,日界线在太平洋有三折,因此越过180?经线日期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

 易混概念十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昼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上,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下,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光线在地平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一天随着时间变化,太阳高度也在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能直射地区,阳光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可达最大值90?,无直射地区最大值不能达到90?。

 十一 地壳与岩石圈

 地壳?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分层中的最外层,它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17 km,随着海拔的不同地壳厚度会发生变化,总体来讲,陆壳厚,洋壳薄。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包含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区别?岩石圈的范围比地壳层大。

 十二  海岭与海沟

 海岭?是板块张裂形成,形成在生长边界,由于洋壳张裂,岩浆涌出地表,遇到冰冷海水,向两侧迅速冷凝,形成海岭。

 海沟?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形成在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在交界处形成岛弧,在海岸上形成海岸山脉,在洋壳物质流失区域,形成海沟。

 十三 流水侵蚀作用与水的溶蚀作用

 流水侵蚀?是物理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被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流水溶蚀?是化学侵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等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主要形成喀斯特地貌,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林、溶洞等景观。

 十四 冲积扇、冲积平原

 冲积扇?冲积扇系指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山地溪、河,流出谷口到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失去约束,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的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指大面积的河漫滩、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冲积扇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它可由一条或几条河流形成。冲积平原多发生在地壳下沉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密西西比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恒河平原等都是世界有名的大冲积平原。

 十五 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十六 风化作用与风力侵蚀

 风化作用?是指在流水、风、温差、生物等的作用下,岩石崩解破碎的过程。

 风力侵蚀?是指降水少的地区,大风强,作用于地表将地表物质搬运的过程。

 区别?风力侵蚀一定有风的作用,风化作用不一定有风的作用。

 十七 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

 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黄土主要来源于风力携带北方泥沙沉积形成。

 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黄土高原夏季暴雨集中,黄土土质疏松,因此千沟万壑是由于流水侵蚀。

 十八 气候和天气

 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它反映平均状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例如,昆明四季如春;华北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天气?是指某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的冷暖、干湿、晴阴、风雨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它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等。

 区别?从时间尺度看,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大气过程,天气则是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天气瞬息多变,具有不稳定性,而气候在一定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十九 温和、寒冷、低温、凉爽

 温和?是指0 ℃以上的温度,一般在0 ℃~15 ℃,很少结冰,给人的感觉很温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的特征、地中海气候冬季的特征我们一般用?温和?来描述,不能说?低温?或?寒冷?。

 寒冷?是指气温在0 ℃以下的温度,给人感觉很冷,有结冰期,例如极地气候全年的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时的特征可以用?寒冷?,来描述,不能说?低温?或?温和?。

 低温?是指较低的温度,包括0 ℃以上或0 ℃以下数值不大的温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时的特征可以用?温和?或?低温?来描述,不能说?寒冷?。

 凉爽?是指给人感觉很温凉,如十几摄氏度到二十多摄氏度;我们只能说?气候凉爽?,不能说?气温凉爽?。

 判断某地气候特征夏季是高温还是凉爽?

 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国气候特征是?夏季普遍高温?,这里所说的高温是指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在20 ℃以上。昆明?夏季凉爽?是指夏季月均温在20 ℃以下。

 判断某地冬季气候特征是寒冷还是温和?

 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0 ℃为标准:如果高于0 ℃称为温和,反之为寒冷。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用?温和?描述,是由于最冷月月均温在0 ℃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则是由于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

 二十 降水、降雨

 降水?包括雨、雪、淞、雾、露、霜、霰、雹等多种形式。

 降雨?是降水中的主要类型。因为各地降雨量一般总是远大于降雪(南北两极和一些高山地区除外)、雾量,所以经常用降雨量来代替降水量。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在气象上常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我们把降水常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

文章标签: # 地理 # 地球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