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2017高考地理2卷_2017高考地理全国二卷答案及解析

tamoadmin 2024-06-20 人已围观

简介1.解读│2017高考 地理考纲删改了哪些内容2.高考文综地理大题怎么规范语言答题3.高考地理大题必背术语有哪些4.2017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有哪些5.2017年安徽高考地理一轮模拟试题及答案6.2017年高考地理会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广东2017-2019高考总分数都是750分,总共有4科。各科目考试成绩以原始分呈现,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值各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满分值各为300分。考生文化课

1.解读│2017高考 地理考纲删改了哪些内容

2.高考文综地理大题怎么规范语言答题

3.高考地理大题必背术语有哪些

4.2017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有哪些

5.2017年安徽高考地理一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6.2017年高考地理会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2017高考地理2卷_2017高考地理全国二卷答案及解析

广东2017-2019高考总分数都是750分,总共有4科。

各科目考试成绩以原始分呈现,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值各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满分值各为300分。考生文化课总分由“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组成,满分为750分。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满分值各为300分。其中文综,由政治、历史和地理组成;理综由物理、生物和化学组成。

2019年广东省高考仍然是使用全国一卷(全国乙卷),即新课标一卷。目前的高考全国卷分为三种,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二卷),全国乙卷(全国一卷)和全国丙卷。广东省是使用全国一卷。

解读│2017高考 地理考纲删改了哪些内容

2017年高考全国卷3地理试卷结构

地理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11,单选,44分

第II卷 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必考题

36题,24分;

37题,22分

选考题(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42题,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43题,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44题,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高考文综地理大题怎么规范语言答题

■ 新考纲内容解读

一、删除不等于不考

选修部分 删除“自然灾害与防治”不代表不会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作为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延伸,即使不作为单独的选修模块,也会在11个单选题或者2道大题中有所涉及。所以,该部分虽然在选修中删除,必修模块中仍然会有所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不可大意。

二、选做范围缩小,难度加大

选做模块的二选一,对于很多中学来说,这无疑是增加了教学难度。老师通常会注重“自然灾害”和“旅游地理”的讲解训练, “自然灾害”由于本身的溯及力较广,该部分的讲解可以覆盖必修选修,所以很多学生也习比较重视该部分的训练;“旅游地理”由于问题设置比较常规,答案也比较“套路”,所以也是学生的热门选择。而近几年“旅游地理”问题的设置越来越 “生活化”、“多元化”,很多学生面对多元的问题已很难准确把握答案,不得不偏向“自然灾害与防治”。今年的考纲缩小了选做范围,无疑给学生带来了“麻烦”,这将意味着 “环境保护”也要作为重点训练。

三、“冷门”成为“热门”

本次考纲删减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灾害”, 相对冷门的 “环境保护”则需要去更多的关注,而且“环境保护”近几年的问题设置难度都有增加趋势。“环境保护”作为与我们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自然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近几年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各种新型环境问题也接踵而来。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和人类产业活动相关,也和自然地理部分的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多样息相关。 鉴于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和产生的复杂性,很多学生在解答该部分的时候就要求有更多的社会生活常识以及连贯的逻辑思维,这无疑对于云南的考生来说也是一种能力要求上的提升。

高考地理大题必背术语有哪些

2017年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一、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二、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三、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四、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五、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六、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空气密度

七、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八、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九、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十、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十一、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十二、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十三、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十四、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社会地理

十五、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十六、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十七、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十八、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十九、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二十、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二十一、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二十二、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二十三、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二十四、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二十五、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二十六、隧道的选址条件:

要选择在背斜处(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二十七、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二十八、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二十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如何回答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技巧?

1、基本方法

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针对题干,联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规律,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比答案的异同,得出结论。这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第一步选细读题干和选项,看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调动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等基础知识。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拿到此题第一步细读题干,找出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限制条件”四个限定词,第二部联想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类型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这两种农业发展的前提都是有灌溉水源。第三步进行综合分析虽然西北地区沙漠为主,土地资源比重低;另一方面劳力也不充裕,经济条件差,购买农药化肥的能力有限,但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应该为水资源的不足,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2: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题干中要求是“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天然”森林,联想到回归线到极地之是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极地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四个答案都有可能,但仔细分析,由于人类活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多为人工林,而现存的天然林,只是纬度较高的亚寒带针叶林故选C。

2、排除法

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

例题3: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A、使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这是一种表述类的题目,这类题目多是叙述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在叙述的时候往往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可以选对题干与选项进行推敲,排除表述内容不准确的与不完整的,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答案。

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太平洋水域海水升温现象。东太平洋洋面升温,出现上升气流,产生暴雨和洪涝灾害,秘鲁等国海水中的鱼类和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以海洋生物为食物的鸟类也大量死亡,但西太平洋对地区却出现气温下降,降温出现下沉气流,西太平洋地区如澳大利亚、印尼、菲律宾出现了干旱少雨的异常天气。本题中的选项A和D 以偏概全,东太平洋海区增温、降水多并不意味流经区域和全球水都增温和降水。故正确项为B和C。

例题4:下列现象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关系的是( )

A、绿地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A、C、D三个选项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非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故排除。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非农业人口的减少。所以选择B答案。

3、图形与辅助线法

对于一些计算类的题目和读图选择题可能其本身没有图形,或者图形不能准确的表达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作出一些辅助线,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2017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有哪些

2017高考地理答题术语:水循环和洋流类

常见地表水用语:淡水资源、河川径流、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常见水循环用语: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地表径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

常见洋流用语:风海流、季风洋流、寒流、暖流、渔场、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22017高考地理答题术语:地理区位类

常见农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灌溉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等。

常见工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等。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资金、地价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等。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追答还有

2017年安徽高考地理一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一

分析朝鲜半岛南北在地形、气候、植被、经济等方面的异同点?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南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温带落叶阔叶林。

经济:南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北部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二

日本工业分布在哪里?原因?

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

原因:①日本国土小,矿产资源缺乏,需进口;②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多优良港口;③日本市场小,需出口工业品。19.东南亚的经纬度范围?(90°E~140°E,25°N~10°S)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三

东亚沿海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历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耕种。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于农作物生长。

土壤:肥沃。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历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四

对我国石油运输而言,中缅输油管道、克拉地峡运河航线与马六甲海峡航线相比有哪些优势?

我国石油主要是从中东地区进口,即石油进口线路主要是马六甲海峡航线。中缅输油管道线路、克拉地峡运河航线比马六甲海峡航线距离短,可节省运输时间和能源;且中缅输油管道线路一部分在中国和缅甸境内,在陆地上进行管道运输,可摆脱过份依靠马六甲海峡航线的局面。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五

泛亚铁路的起始点、所穿过地区地质方面的不利条件,以及修建的意义?

困难:①地形崎岖;②火山地震多;③滑坡泥石流多。

意义:①加强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②使我国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陆上贸易通道,缩短了内陆省份南下印度洋的运输距离,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六

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压带的北移(6~9月);冬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0~次年5月)。热带沙漠气候:a.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b.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c.历史上对植被的破坏。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七

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①热带雨林气候(带):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大于2000mm,且年内分配较均匀,多对流雨。其分布在: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爪哇岛是世界对流雨最多的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降量1500mm,每年6~10月,吹西南风,风从海洋吹来,为雨季;每年11~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风从内陆吹来,为干季。其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八

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①冬季日本海吹西北风;

②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后,带有大量水汽;

③日本海一侧为冬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④日本海冬季气温低于0℃,降水多以雪的形式。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九

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十

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①处于物产富饶、人口众多的东南亚中心,扼守马六甲海峡东口,位置优越,港口优良,是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②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发挥本国技术力量,发展了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工业;

③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发展旅游业。

请采纳,谢谢

2017年高考地理会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D点的海拔可能为

A142mB192mC98mD298m、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处地势落差大,宜建水电站

B观察者在B处可直接观察到C处

C图中的湖泊是外流湖、咸水湖

D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

图示为亚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这里东西之间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3.图中阴影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生产特点有

①商品率高 ②劳动密集型农业 ②生产规模大 ④传统的精耕细作的方式 ⑤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④⑤

4.甲、乙、丙位于同一纬线,三地气候特征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②降水的季节分配 ③盛行风的方向 ④雾天的多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丁地所在半岛种植棉花的区位条件有

①气温高,光热充足 ②降水少,有灌溉水源 ③ 有黑棉土 ④云雾天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3

读“四国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个国家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有关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

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

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

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8.有关四个国家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拥有世界上的热带沙漠气候

B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

D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4

2014年2月8日,国家海洋局在京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4个科考站泰山站的建成开站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1.南极地区地形特征主要表现为

A跨经度最广B地处高纬度C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D受海洋影响大

12.南极地区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气候严寒的根本原因

B是降水稀少的根本原因

C产生烈风酷寒

D加剧烈风酷寒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5

某游客的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霞光就撒满了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某边境小镇的市场上,这儿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据此判断回答题。

13.读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位于

A①图中B②图中C③图中D④图中

14.小镇市场上聚集的境外商人,最有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A朝鲜B韩国C俄罗斯D蒙古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6

读图回答问题。

15.与甲乙丙丁四国特征相符的是

A澳大利亚、索马里、日本、印度

B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索马里

C日本、印度、索马里、澳大利亚

D索马里、澳大利亚、日本、印度

16.图中箭头所示,最有可能的是

A①表示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转移

B②表示资源和能源的输出

C③表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转移

D④表示资金密集型工业的转移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7

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复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势西高东低

B该区域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

C图中干流的西部支流主要补给水源是西部高山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D该区域降水量总体上自南向北递减

18.有关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B热带经济作物多产,主要有甘蔗、可可、剑麻等

C农业生产的发展严重破坏了热带雨林,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D60°经线穿过的附近地区地形平坦,降水丰富,水稻种植业发达

19.图中A、B两城市都是世界名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所在国家的港口

B气候类型都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都是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D影响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都是在河流入海口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8

读下图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21.甲城和乙城所在地区气候类型相同,而且该气候在当地分布面积均较小,其原因主要是

A两地大气环流均较弱

B甲乙两处均受寒流影响

C两地均是高原为主的地形

D甲处因海陆分布,乙处因地形影响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9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区域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甲、乙、丙、丁四城市的气候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乙—④丙—③丁—②

B甲—③乙—①丙—②丁—④

C甲—④乙—②丙—①丁—③

D甲—②乙—①丙—③丁—④

23.②所示城市夏季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B地形C海陆位置D太阳辐射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0

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问题。

24.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25.丁地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气温仅为13~14℃,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寒流影响

B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C地处热带丛林,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

D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雨天多,云雾多,太阳有效辐射量少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1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某地区平均年温差图。

材料二 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某一城市的气温、降水量资料。

26.描述在地区中部年温差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27.依据材料二写出其气温、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4分)

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2

区域的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关系密切。读下列相关材料和图,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新西兰地形、降水、地质构造和地热分布、城市及交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夏时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或“夏令时间”,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

材料三 当地时间(夏时制)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北京时间22日7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地震,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北岛的鲁阿佩胡火山和周围14座火山的独特地貌形成了世界罕见的火山地热异常带。

28.根据材料,推算克莱斯特彻奇所在时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区。(2分)

29.结合材料一中地形图、地质构造图,说明新西兰交通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带内不仅盛产橡胶和锡,还集中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城镇,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均占绝对优势,堪称国家之精华所在。

材料二 图1为马来西亚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马来西亚部分地区橡胶分布图。

30.指出该地区中央山脉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2分)

31.判断该地因东、西两侧海岸,哪侧更有利于港口的形成和发展,井说明理由。(5分)

32. “胶锡地带”拥有橡胶生长的完美自然条件,据此判断橡胶的生长习性。指出中国海南岛橡胶种植区与之相比有何不利气象气候条件。(4分)

分值: 11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4

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安全综合和漏洞分析结果显示,马里实际上有1/5的家庭粮食相对不足,约10%的家庭粮食严重短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1分)

材料一 马里及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C、D两地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单位:mm).

33.指出A、B两处河流径流量的差异,说明判断依据。(4分)

34.根据材料判断马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35.马里粮食危机十分严重,请你为该国出谋划策解决此问题。(4分)

分值: 11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5

奇洛埃岛是智利南部的近海岛屿,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遍布冷湿性森林。岛上人口约7万,经济以旅游业、伐木业及渔业为主,是世界马铃薯的原产地和基因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36.该岛东部是人口的主要聚居区,分析其原因。(6分)

37.部分居民希望推动马铃薯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6分)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单选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6

9.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不正确的是

ABCD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7

10.下图所示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经线。MP、QN为陆地,PQ为海洋。则由M到P地势变化

趋势是

A变化不大B逐渐升高C先降低后升高D先升高后降低

17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图示信息可知东经10度在纬度30到55之间的海陆分布概况,根据世界地理概况,可知纬度为北纬,由此可判断出MP为欧洲大陆,PQ为地中海,QN为北非地中海沿岸一带。故排出A;地中海形成原因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故排除B;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位于M处以南,故排除C;M到P依次为平原,安第斯山脉,到地中海,故地势为先升高再降低,故答案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经纬和题意,判断该区域的具体位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确定其自然地理特征,对应选项回答即可。

易错点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位置,不能准确判断所在区域,不能判断区域地势。

全国考纲中,高中地理学科的考试范围必考内容没有变化,选考内容中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由于江苏是自主命题,地理试卷的题型组成、试卷结构、考查内容等均与全国卷有较大的差异。比如选修模块的考查,江苏卷中涉及“环境保护”、“旅游地理”、“海洋地理”和“城乡规划”四个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择两个模块作答即可,这与全国卷的差异极大,所以“全国考试大纲”中地理选考模块的变化对江苏的考生基本没有影响。

文章标签: # 地理 # 因素 # 地形